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外吸收剂(UV filters)被广泛添加在个人洗护用品(Personal care products,PCPs)中,如防晒霜、洗发水、香水、发胶等,用于保护皮肤防止受到紫外线的伤害。我国允许在化妆品中添加的紫外吸收剂有28种,包含26种有机紫外吸收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皮肤问题越发重视,防晒霜等护肤品需求量巨大,紫外吸收剂的产量和使用量也迅速增加。有机紫外吸收剂随着日常使用的增加,不断地进入环境中,成为一类新型污染物。4-甲基苄亚基樟脑(4-MBC)是一种UVB紫外线吸收剂,它因为具有较高的光稳定性以及高吸收效率而被广泛应用。由于目前污水处理厂对4-MBC的去除效率仅为38%-77%,4-MBC通过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废水进入水环境,最终导致其在近海海水中以较高的浓度存在。其较高的亲脂性使得水体中的4-MBC易在底泥中和生物体内富集,因此,不仅在水体中,在底泥和生物体内均能检测到较高浓度的4-MBC。为探究4-MBC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海洋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作为受试生物,海洋桡足类是浮游生物群体中最重要的一类,其中日本虎斑猛水蚤作为毒性测试理想的模式生物,被较为广泛的应用于近海海洋生态毒理的研究中。通过急性和慢性暴露实验探究了 4-MBC对其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急性毒性实验中,将日本虎斑猛水蚤成体暴露于不同浓度的4-MBC中培养72小时,记录其存活率。在多世代的慢性暴露实验中,将日本虎斑猛水蚤暴露在浓度为0、0.5、1、5、10pgL-1的4-MBC中,连续培养4个世代(FO-F3),并在F3之后,进行无暴露液的恢复世代培养(F4、F5)。每个世代均记录5个观测指标(存活率、发育时间、成熟时间、10天产卵数、孵化率)。并且,进行了 4-MBC对日本虎斑猛水蚤致毒机制的初步探讨。最后,通过实验数据对4-MBC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72 h急性暴露实验得到半数致死浓度(LC50)、最小有效应浓度(lowest observable effect concentration,LOEC)和最大无效应浓度(no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NOEC)分别为 92.9、10 和<10 μgL-1。(2)慢性暴露FO代存活率随暴露浓度升高而降低,在浓度为5和10 μg L-1时,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无节幼体比成体对4-MBC更敏感。但是F1-F3代处理组与对照组在存活率上无差别。(3)在F1-F2代,4-MBC暴露使日本虎斑猛水蚤孵化率降低;在F2-F3代,4-MBC使日本虎斑猛水蚤发育时间和成熟时间提前,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在恢复的两个世代中,存活率和孵化率均无无明显效应;而经低浓度暴露的个体在恢复世代其发育时间仍快于对照组。(5)4-MBC的暴露使日本虎斑猛水蚤蜕皮激素受体(ECR)的表达上调,这可能是导致发育时间提前的一个原因。同时4-MBC对细胞造成氧化胁迫并启动细胞凋亡程序也可能是毒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6)利用实验数据对4-MBC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发现4-MBC具有极大的潜在风险,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