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是一国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对自身的粮食安全问题都非常重视。“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而今,粮食不仅是一种消费品,而且是与石油一样可交换、可控制的战略商品。因此,粮食安全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粮食安全问题的提出是在1972-1974年,当时世界上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粮食危机。世界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是:“为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安全的和富有的营养的食物,以维持一种健康、活跃的生活。”国际社会习惯以粮食储备数量的多少来衡量世界粮食安全的程度,把粮农组织的世界粮食库存结转量占下年度粮食消费量的百分率,作为“世界粮食安全系数”,以17-18%为安全临界点,意即库存粮食可供两个多月消费的需要,以便与下一年度的生产供应相衔接。而目前世界粮食储备近不安全边缘。世界粮食库存下降的信息,加剧了人们对世界粮食危机的担忧,2007年下半年,一些粮食主产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加之受到美元贬值的冲击,世界粮食价格的飞速上涨,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摆在了人们的议事桌上。本论文不仅从农业角度,而且从国际关系角度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因为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农业问题,更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粮食不仅是一种粮食作物,更是一种战略商品;粮食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战略是否得当,不仅影响国家粮食供需关系,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关系着国家战略利益和在现代国际体系中主导权(霸权)的实现。本论文紧紧围绕影响世界粮食安全的五个因素,在分析关于中国粮食安全与否的争论和关于中国粮食战略的现实主义考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试图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建言献策,让中国的粮食战略既体现本国国情,又融入国际社会,期盼使其更有利于中国国家战略利益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