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阳极板浇铸圆盘结构特性及其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nu_l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铜阳极板生产过程中,铜阳极板圆盘浇铸机在运行过程中对铜液造成的晃动影响铜阳极板的质量。因此,研究铜阳极板圆盘结构特性和伺服驱动控制系统对铜阳极板质量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对铜阳极板圆盘的结构进行研究,将圆盘外驱方式改为内驱,增强圆盘运行的稳定性,并对圆盘径向梁进行设计、仿真和优化,加厚了固定支撑板的厚度,同时设计板筋使应力集中偏离危险区域,增强圆盘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通过熔融铜液液面的晃动分析对圆盘的运动特性进行研究,使用ICEM CFD软件建立铜阳极板模具内铜液的二维模型,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采用VOF(流体体积函数)方法结合UDF(用户自定义函数)对铜液在不同运动模型下的晃动进行研究。铜液温度在1200℃时,要求液面晃动的最大幅度为4mm,求得铜液的最大加速度a为0.056m/~2。根据求得的铜液最大加速度,建立铜阳极板模具的运动模型:S型运动模型。圆盘驱动方式改为内驱后,采用双伺服电机进行驱动,对双伺服消隙系统进行研究。基于西门子CPU 1515T-2PN建立双伺服主从同步消隙控制策略,设计力矩补偿控制器,并对圆盘在运行过程中的力矩变化进行分析。在Adams中建立了圆盘的虚拟样机,对定向力矩补偿消隙方法和常偏置力矩补偿消隙方法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分别与消隙补偿模型下的圆盘角加速度和角速度进行对比,验证了消隙补偿模型在圆盘运行过程中的实用性。在Adams中对圆盘驱动齿轮和中心齿轮进行参数化,设计驱动齿轮半径R1和中心齿轮半径R2为约束变量,设定圆盘运行的角加速度绝对值的最大值为目标函数,目标函数Σ=|Σ(R1,R2)|,通过Adams中自带的实验设计功能对圆盘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得到约束条件下圆盘晃动幅度最小的驱动齿轮半径R1和中心齿轮半径R2,R1=80mm,R2=550mm。通过SCOUT软件建立自由报文与博图软件中的自由报文进行数据交换,博图软件读取伺服电机的电流数据和扭矩数据,实现力矩补偿控制器在双伺服主从同步消隙控制策略中的应用。搭建双伺服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并完成了实验。设计了双圆盘铜阳极板浇铸系统,在工业现场对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新型设备生产的铜阳极板比普通设备生产的铜阳极板毛刺数量减少百分之二十左右,平均荡边厚度降低1.8mm,提高了铜阳极板的质量。
其他文献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直到今天高铁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高速铁路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舒适的同时,还有一群人默默的守护
如今,数值天气预报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与日常生活的一种天气预报手段,而气象资料的同化技术有助于提高数值天气预报的准确性。由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存在问题,导致地面气象观
近年来,软件开发者大多采用代码复用技术提高开发效率,其中API是代码复用技术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然而,开发人员在享受API带来的开发便捷的同时,将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如何
当贵金属纳米材料与共振能相匹配的光子相互作用时,纳米材料会对光子能量产生很强的吸收作用,发生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并在纳
本文从简化力学模型下的管板-换热管结构出发,通过单轴循环弯矩试验和利用先进非线性随动强化模型的数值模拟对管板-换热管孔口不连续处棘轮效应进行分析讨论,为后续研究提供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为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成本低等优点被认为是生物分子定量检测的有效手段。纳米材料的研究应用是生物传感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金纳米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增材制造已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制造技术,该技术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如生物学、航天领域和建筑领域等。增材制造的提升不仅仅是依靠设备的发展,同时也需
自从第六次大提速之后,高速铁路的建设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道岔结构也从原来的普通单开道岔,变成现在的可动心轨道岔,消除了有害空间,保证了高速列车通过道岔时的稳定性和安全
汽油发动机(简称汽油机)燃油的不完全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从而使其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下降。通过使用三元催化转化器可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量,但其有效转化要求空气
考虑在不确定因素对工业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的问题,将轨迹跟踪问题视作为对系统的约束,基于受约束动力学界Udwadia-Kalaba(UK)方程获取其所需跟踪的伺服控制力。当考虑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