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译《水浒传》诗词英译策略研究—接受理论视角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45724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中国文学名著。自18世纪以来,先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英文全译本就有5个。约翰·登特-杨和埃勒克斯·登特-杨父子在1994到2002年间,先后出版了最新的五卷120回英文全译本,并于2011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在中国内地出版。本文以登特-杨父子《水浒传》英译本中的诗词翻译为研究对象,基于接受理论视角,在描述其诗词英译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登特-杨译本中诗词英译策略,并评价其效果。在登特-杨看来,其译本的读者对象是不具有汉语和中国文化知识的普通英语读者。为使译本具有可读性,同时保留中国古代的情趣与习俗,登特-杨尽量采用很自由的译法处理其中的诗句,以使英语更加流畅自然。在翻译过程中,他们尽量符合英语的行文规范,在表述源语文本意思的同时,再现其诗歌美学价值。鉴于汉语古诗本身的特点,文本中存在太多空白和未定点。尽管登特-杨自诩熟悉中国文化,其翻译过程仍犹如在刀尖上跳舞。因而,妥协和改写是其主要翻译策略。首先,针对源语诗词不同的体裁类型,译者顺应动态对等原则,在语言和形式上尝试保持源语风格。比如,汉语格律诗被译仍为英文格律诗,并以雅译雅,以俗译俗,词被译为抒情诗,而骈文和偶句在英译本中也被保留其平行结构。其次,英诗韵脚不如汉语诗歌丰富、格律也不如汉语诗词严格,译者采用了典型的英诗格律,甚至将韵律诗译为无韵诗,在节奏上也体现了译者的自由译法。再次,源语诗词用典和修辞丰富,包含大量的文化意象和历史背景知识。尽管登特-杨在翻译时保留了其中大部分的诗歌意象和修辞,但在处理文化意象和文化词时,或用普通的解释语进行改写,或直译且不加注,或用西方文化词予以替代,或被错误诠释,或干脆被忽略了,使得源语文本丰富的文化意义几乎荡然无存。当然,考虑到中英两种语言之间及其承载的文化之间的显著差异,在中诗英译过程中,意义的传递往往优先于形式的转换,因为对现代读者而言,意义显得比形式更重要。登特-杨在翻译水浒诗词时试图重构其诗歌美学视域,力求目的语表达“自然”,减少源语的“异域情调”,在艺术和美学上满足读者的期望视域。同时,译者受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霸权主义影响,通过妥协和改写,牺牲意蕴深刻的诗歌意象和文化典故等诸多细节,以使其英译木让普通读者接受。显然,登特-杨的水浒诗词英译是基于其自身的历史经验和前见进行诠释的结果,是为了让英译本“靠近读者”,进而满足特定读者的接受期待,从而达到视觉融合的结果。尽管在艺术形式和美学特征上与源语诗词存在差异,在文化和意义传递的过程中存在缺失,登特-杨的水浒诗词英译本仍然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或雅或俗,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对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作为一架桥梁将不同的文化在国家之间传播。小说题材多种多样。近年来外国小说的译作正不断涌入中国市场,使中国的读书群体更加了解了外国的文化,因此
日前,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2014年5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鉴定情况。
该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比较分析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篮球美国和西班牙决赛的快攻对比进行分析研究。经过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美
阅读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更是学习语言的必要途径。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对大学生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阅读不仅需要专业的语言知识,还需要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大学生阅
变译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与传统的全译理论相对立。变译的精髓在于变通,变通手段包括增、减、编、述、缩、并、改和仿。八种变通手段又构成摘译、编译、译述、缩译、
从分潮数目选择、调和常数稳定性优化两个关键环节入手,选择11个主要分潮用于潮位推算,并利用邻近长期站对中短期验潮站调和常数做差比订正,显著提高了中短期验潮站的潮位推
经过了漫长的期待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旧金山(San Francisco).近三个小时的行车让人倦怠,但是下车后的海风却让我陡然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