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班维尔自从2005年摘取布克奖以来,便逐渐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并因其创作技法新颖脱俗、语言清新流畅而被视为“最优秀的英语文体家”之一,因而对于其作品的关注也就相对集中于他独特的文风及措辞上面。令人遗憾的是,对于《海》的研究评论也不例外,大部分研究评论仅限于文风及措辞方面,而对小说中所反映的其他主题却鲜有论及。本文以此为起点,试图从记忆、凝视和空间的角度分析《海》的叙述者马科斯·莫顿的自我身份建构问题。绪论部分,简要介绍约翰·班维尔的生平、作品及国内外对其作品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对《海》这部作品的研究现状及其创作产生背景。第一部分主要围绕记忆与自我建构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本文试图以文本叙述者的童年记忆和年迈时的近期记忆为线索,探讨记忆在个体自我建构中所起的作用。马科斯童年在海边村庄的记忆在他心里留下了巨大的创伤,并阻碍了他自我身份的建构。五十多年过去了,他始终未能从中摆脱。第二部分主要讨论凝视与自我建构之间的关系。在此,作者将凝视分为凝视、被凝视、“那喀索斯式”凝视以及承载欲望的窥视。马科斯凝视镜中自我、凝视他者、并窥视他者,同时也被他者凝视。所有这些凝视都是自我建构的一种方式;马科斯在凝视中努力建构自我,但最终成效不大。第三部分基于空间理论探索空间在个体自我建构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试图从其空间焦虑的深层原因探讨马科斯失败的自我建构。马科斯深深的陷于空间焦虑之中,究其原因有三:安全空间的缺失,父母之爱的缺失以及过去的缺失。当生活中的缺失越来越多时,他的焦虑也随之增加,而他的身份也变得支离破碎。可以说,马科斯身份建构的努力是失败的。身份建构不仅是马科斯所面临的问题,更是处于迷失世界中的现代人所共同面临的难题。为了重塑身份以走出迷失的世界,人们去回忆,去凝视,并试图寻求安全空间。但似乎重塑身份之路并非如此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