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网余氯衰减规律实验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氯消毒剂在给水管网中的变化规律,建立余氯衰减预测模型,对于我国消毒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广州市某水厂炭滤后水(TOC浓度1.00mg/L左右)为源水,以氯胺为消毒剂,通过烧杯实验,研究了有机物、初始氯浓度、pH、温度、还原性无机离子(NO2-)对主体水余氯衰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物浓度增加,余氯衰减系数也相应增加;初始氯浓度越高,总衰减量越大,但主体水衰减系数随初始浓度升高而降低;pH越低,余氯衰减系数越大;在4℃~30℃范围内,温度越高,余氯衰减系数越快;NO2-可以促进余氯的衰减;余氯与NO2-的反应不是快速反应。在综合分析各个因素对主体水余氯衰减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主体水余氯衰减系数模型,并进行了验证,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采用自行设计的给水管网模拟系统中试装置,以广州市某水厂出厂水(或炭滤后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初始氯浓度、pH、流速、管材以及管径对管网余氯衰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氯浓度为0.63mg/L~2.58mg/L范围内,初始浓度越高,管网余氯衰减系数越大,但衰减系数的上升速率随初始氯浓度的增加有所降低;pH对管网余氯的衰减影响显著,pH越低,余氯衰减速率越快,衰减系数越大;pH越低,浊度上升速率越大;管网余氯衰减系数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流速增加会加速管壁附着物质的脱落,引起管网水浊度上升;就新管而言,管材(水泥内衬铸铁管和PVC管)对余氯在管网中的衰减规律几乎没有影响;24h内,pH在铸铁管中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PVC管;管径越小,管网水与管壁的接触率越大,管网余氯衰减系数越大,pH的上升幅度越大。对广州市实际管网调查研究发现:管壁因素(生物膜和腐蚀沉积物)是影响余氯衰减关键性因素;实验室内实验结论与实际管网调查一致。因此,控制管网余氯衰减的关键是控制生物膜量和管网腐蚀。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增强,我国开始大兴水利建设。尤其,南水北调工程的全面建设,将会兴建一批跨越河流、道路、山谷的大型渡槽。对于渡槽这种高、柔、大跨度结构,风荷载引起的效应在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加固钢结构是一项新兴的加固技术,在加固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国内外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钢结构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通过试验数据和
建筑结构在施工期间的风险较高,由于隧道结构其在施工期间存在着岩土体的不确定性、隧道衬砌参数的不确定性、勘测取样与试验方法带来的误差、统计带来的不确定性、计算模型不
近年来,随着国内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大跨度大桥的建设也日益增多,大直径灌注桩基础的设计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然而,承受巨大上部荷载的桥梁桩基,往往具有超长、大直径而又
许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须要承受疲劳荷载与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这将导致钢筋和粘结发生不收敛的腐蚀疲劳耦合损伤,结构抗力因此而不断退化。本文以氯盐腐蚀环境为背景,以有粘
城市商业街区是城市中较早形成的地区,是反映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敏感地区。商业街区的格局形态、空间特征、环境质量及其反映出来的文化素质,都是人们评价一座城市最重
在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框架结构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和低碳建筑理念的兴起,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加气混凝土砌块研究的重要性,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如当前加气混
矿物掺合料已成为现代混凝土材料中不可或缺的组分,在混凝土中应用粉煤灰、矿渣、硅灰等矿物掺合料,对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有显著效果,并且还能节约能源和资源、减轻环境负荷,
城市燃气管网安全性评估的目的就是在于对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价,将风险程度控制在合理的可接受范围内,并确定事故的应急措施,以达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安
预应力双向网格单层网壳结构是通过于双向网格单层网壳结构内置入预应力索单元而形成的杂交结构,它能显著提高单层网壳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能,同时,纤细的索不会对主体网壳结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