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非中心对称超导材料的点接触谱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huitou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中心对称超导材料是目前非常规超导研究的热点之一,它的晶格在空间上缺乏反演中心对称,产生的反对称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使费米面的自旋简并能带发生劈裂。其超导电子配对态不再是奇宇称或者偶宇称,理论上可能是自旋单态和自旋三重态的混合态,从而产生新奇的超导特性,如拓扑超导等。一般认为,反对称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是调控非中心对称超导体中自旋三重态比重的重要参数,耦合越强则超导配对波函数中自旋三重态的比重越大,甚至导致超导能隙中存在节点,因此非中心对称超导体的物性研究对于理解非常规超导的机理意义重大。点接触谱(point-contactspectroscopy)作为探测超导能隙和序参量对称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系统探索反对称自旋轨道耦合对非中心对称超导态的调控和能隙的影响意义重大。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为利用点接触谱系统测量若干Re系列非中心对称超导材料的超导能隙结构,具体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超导发展历史和相关的超导理论,重点讨论了非中心对称超导材料的研究背景和微观理论。第二章是实验方法概述,主要介绍了点接触谱的相关理论和实验测量方法,包括安德烈夫反射与Blonder-Tinkham-Klapwijk(BTK)拟合模型以及极端环境下的点接触谱实验测量装置,并罗列了该实验技术在多种超导材料中的应用。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单晶Re6Zr的点接触谱测量结果和相关讨论。相关μSR报道中,非中心对称超导体Re6Zr破坏了时间反演对称性。我们测量了单晶Re6Zr超导体的基本物性及其在变温和变场条件下的点接触谱,相关BTK模型拟合结果表明Re6Zr可能是能隙完全打开的单能带s-波超导体,其超导能隙随温度或磁场的演化符合超导BCS的理论行为。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多晶Re6Hf的点接触谱实验结果。作为Re6Zr的同系姐妹材料,Re6Hf也被报道是具有时间反演对称性破缺的非中心对称超导体。因为Hf原子质量大于Zr,我们预期Re6Hf中反对称自旋轨道耦合强度比Re6Zr大,超导配对中自旋三重态的比重也会增大。但是,我们Re6Hf多晶点接触谱测量的实验结果表明Re6Hf和Re6Zr非常类似,极可能是能隙完全打开的单能带s-波超导体。第五章主要描述了非中心对称Re24Ti5在压力环境下的点接触谱。通过拓展点接触谱测量技术到压力环境,引入压力这一维度,我们期望通过物理加压的方法,系统调控非中心对称超导中的自旋轨道耦合强度。然而,压力环境下多晶Re24Ti5的点接触谱结果表明其超导转变温度和能隙基本不随压力变化。
其他文献
过渡金属化合物因为具有较强关联作用的d电子,从而显示出丰富多彩的物理性质,例如磁性,超导电性和自旋/电荷密度波等有序基态。这些有序态常常共存或者相互竞争,成为凝聚态物
水泥基材料的可持续化和多功能化是现代基础建设发展对其提出的新的要求。基于此,本论文通过微米级的碳酸钙晶须(calcium carbonate whisker,CW)和粉煤灰(fly ash,FA)部分替代水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快速发展的交通在给居民及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环保问题。例如,交通振动会引起地表路面变形、周边
活性物质系统能够在非平衡条件下从外部获得能量从而主动地运动,随机波动和自驱动之间的竞争使它们进入一个远离平衡的状态,所以它们的行为只能在非平衡统计物理的框架内解释
中国建筑业蓬勃发展,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及适用范围最广泛的建筑基础材料,进而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混凝土,但是废弃混凝土自身存在缺陷导致利用范围受限,废弃混凝土研究和改善就
SAPO-34分子筛具有优异的水热稳定性,热稳定性及良好的甲醇制烯烃(MTO)催化反应性能,因此常被用作MTO催化剂。SAPO-34分子筛常由水热合成法合成,合成过程中模板剂种类及用量、
生物质受季节影响大、且挥发分和碱金属含量高,限制了生物质气化的规模。生物质与煤共气化弥补了生物质气化的不足,不仅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还可以降低煤灰的熔融温度,实现
海量数据的外部环境和不断提升的设备性能催生了新一轮的人工智能研究热潮,深度神经网络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智能驾驶、医疗健康等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果。然而研究表明神经网络十分容易受到对抗攻击从而发生分类错误,施加一个微小的扰动就会使网络在一个样本甚至整个数据集上失效。对抗攻击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神经网络的应用范围,在安全性要求高的场景中必须确保网络具有足够的鲁棒性。为保障
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热学性能及分散能力(良好表面润湿性)等优点,镀镍碳纳米管是制备(超)高性能、多功能/智能混凝土的一种优异增强/改性纳米填料。本论文主
排放法规日益严格,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可以有效减少颗粒排放,但燃用不同化学组分和分子结构的生物柴油会影响颗粒的生成过程,改变燃烧颗粒的微观结构和氧化特性。本文以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