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拔除智齿是否会造成面部软组织的体积改变,也就是“拔智齿能不能瘦脸”是很多患者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本研究实验一和实验二两部分。实验一目的:面部软组织的形态会受头位、表情、下颌位置、面部遮挡、仪器因素等条件影响。本研究提出了一套结构光面扫用于真人的的标准化流程,并评估结构光扫描的临床可重复性。材料和方法:20名志愿者每人被3名研究者各拍摄3次结构光扫描,共拍摄9次。拍摄在标准化流程引导下进行,在同一天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拔除智齿是否会造成面部软组织的体积改变,也就是“拔智齿能不能瘦脸”是很多患者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本研究实验一和实验二两部分。实验一目的:面部软组织的形态会受头位、表情、下颌位置、面部遮挡、仪器因素等条件影响。本研究提出了一套结构光面扫用于真人的的标准化流程,并评估结构光扫描的临床可重复性。材料和方法:20名志愿者每人被3名研究者各拍摄3次结构光扫描,共拍摄9次。拍摄在标准化流程引导下进行,在同一天内完成,间隔不少于5分钟。同一名研究者对同一对象拍摄的3次面扫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中处理。三维面扫被分为额、鼻、鼻旁、上唇、下唇和颏部、颊部6个区域。以第一次的面扫模型为基准,后两次面扫模型与之配准,利用距离图谱计算6个区域以及全脸之间距离的均值(μ)、标准差(SD)、均方根误差(RMS)。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研究者之间的可重复性。结果:6个面部区域的μ值接近于0。唇部的RMS值最大(0.48-0.53mm),额头的RMS值最小(0.21mm),其余区域的RMS值范围是0.37到0.42mm。SD值略小于RMS值,并且与RMS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三名研究者测量面部不同区域的RMS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标准化流程的控制下,结构光三维面扫在6个面部区域的临床可重复性满意。实验二目的:探究成人智齿拔除后面部软硬组织的三维改变。材料和方法:招募自愿拔除同侧上下颌智齿的志愿者24人,由一名医生拔除同侧智齿,受试者在研究期间体重控制在2kg以内。在拔除智齿前(T0)、拔除智齿后三月(T1)、拔除智齿后六月(T2)拍摄结构光扫描,并测量体重;在T0、T2拍摄CBCT。结构光扫描在实验一提出的标准化流程控制下进行。以面上1/3为基准进行面扫模型的配准。用距离图谱法测量拔牙前后颊部区域之间的平均距离(μ),标准差(SD)、均方根误差(RMS),用投影法测量颊部到正中矢状面的投影体积,并计算体积差。CBCT数据在Dragonfly软件中处理,基于上颌或下颌体素信息手动重合T0、T2的CBCT后,进行阈值分割,然后利用布尔减运算和体素个数计数法分别计算上颌硬组织(V-max)、下颌硬组织(V-man)以及总体积(V-total)的变化。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探究拔牙和时间因素对颊部软组织体积的影响。采用组内相关系数验证投影法测颊部体积的可重复性。利用皮尔森相关系数验证T2-T0拔牙侧颊部体积变化与硬组织体积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证明拔牙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1),拔牙因素对颊部体积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451)。时间因素对颊部体积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中T0、Tl、T2的颊部体积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配对t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证明拔牙侧和非拔牙侧的u、SD、RMS、体积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牙测:T1与T0相比颊部体积降低了 1.396(95%置信区间:0.323-2.470)cm3(P<0.05),T2 与 T1 相比颊部体积增加了 1.753(95%置信区间:-0.01-3.507)cm3(P=0.05),未发现T2与T0相比颊部体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拔牙侧T0、T1、T2的颊部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投影法的评估者内的ICC值为0.974;评估者间的ICC值为0.959。T2与T0 比,拔牙侧硬组织体积共减小了 2.33±0.46cm3。拔牙侧颊部软组织体积变化与硬组织体积变化不相关(P>0.05)。结论:拔除智齿后拔牙侧硬组织体积减小。拔除智齿可能会造成拔牙侧短时间内的软组织体积减小,但长期说来拔除智齿不会造成面部软组织体积改变。
其他文献
在机器人与人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柔顺运动可以确保稳定的接触和操作的安全性,同时也能有效增强机器人运动性能,已经成为机器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扭矩传感器可以实现刚性机器人柔顺控制,然而随着机器人所需刚度持续降低,传感器灵敏度的增加,控制不稳定的几率也随之增加。机械式变刚度机器人关节在驱动部件与执行部件间串联或并联刚度可调的弹性环节,由于其良好的柔顺性和刚度可调特性,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人机安全性和
研究目的尖端细胞引导的血管出芽是血管再生的起始,因此尖端细胞已经成为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靶点。在血管再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向尖端细胞的分化受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影响。然而,ECs和ECM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尖端细胞选择中的功能还不清楚。高温需求蛋白酶A3(High-temperature requirement A
背景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疾病,表现为皮肤黏膜白斑。白斑区毛发也可受累变白,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心理。皮肤科医生临床上常忽略对白发的检查和治疗,而了解白癜风白发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前皮肤镜已用于白癜风白斑的诊断和鉴别,但白发相关的毛发镜征象研究尚未见报道。白癜风白发治疗困难,药物及光疗治疗白发的效果较差,外科移植治疗白发有一定疗效,但问题在于白发去除率低及复色不
研究背景口腔内的硬组织,例如牙釉质、骨等都是口腔内完成咀嚼等重要功能的支持组织。目前,口内硬组织修复材料与天然组织各项性能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牙釉质的原位直接修复包括了树脂修复、再矿化修复等,其与天然牙釉质力学性能存在差异、连接薄弱等缺陷;金属种植体修复材料与颌骨力学性能不匹配,易导致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屏蔽。非晶体材料是材料科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相比于其对应的晶体材料,非晶体陶瓷材料在
高炉喷吹煤粉(PCI)替代焦炭提供热量和作为还原剂,不仅降低焦比和生铁成本,而且可以改善高炉炉缸工作状态,使高炉(BF)生产稳定顺行。风口前煤粉的燃烧降低了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为高炉提高风温和富氧鼓风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矿石还原和高炉操作指标的改善。目前高炉喷吹煤粉是一项非常普及的技术,基本上被所有大中型高炉所采用,而且喷煤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相比于部分高炉的大喷煤量,国内大部分高炉的喷煤比仍有
研究一:深度学习与人工标注在基于下颌尖牙的年龄评估中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传统人工标注的髓腔/牙齿面积比算法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在曲面体层片中应用下颌尖牙评估年龄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影像科数据库中收集360位女性和360位男性患者的曲面体层图像并分为训练集(其中包含600个患者数据)和测试集(其中包含120个患者数据)。下颌尖牙所在的矩形区域被定义为兴趣区域(ROI)。利用手动分割
研究目的:神经脑影像学研究表明,杏仁核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早期容易受累及的结构,且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病理学机制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1.探讨静息状态下首发精神分裂症(FES)患者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初级情绪感知通路和高级情绪调控通路的功能连接特征,及其在临床症状发生中的机制。2.基于杏仁核的结构及功能的异质性,进一步探讨FES患者以杏仁核亚区为核心的初级情绪感知通路和高级情绪调控通路功能连接的受损
镁碳(MgO-C)系耐火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和抗高温熔渣侵蚀性能,常应用于转炉、电炉、精炼炉以及钢包。然而随着生产节奏的加快,冶炼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节能降耗要求的提高,对MgO-C系耐火材料的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普通MgO-C系耐火材料由于其含碳量较高,在与钢水的接触过程中会使钢水中增碳,这对低碳钢以及超低碳钢的冶炼非常不利。而MgO-C系耐火材料中石墨含量的减少又将降低耐火材料自身的抗热
目的:通过建立口腔颌面部疾病(oral and maxillofacial diseases,OMD)患者的面部图像数据库,测试并提高现有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算法识别OMD患者面部标志点的准确性,进而建立面神经功能的AI评价系统。在AI识别面部标志点的基础上,测量并筛选具有诊断意义的指标,用以对分区面神经功能指数(regionalfacial nerve
转炉采用石灰石代替部分石灰造渣炼钢工艺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同时可减少生石灰烧成与储运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随着炼钢生产降本增效和环保需求的增加,这种工艺近年来再次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但由于石灰石需先分解再溶解,且分解反应是一个强吸热反应,容易导致吹炼初期成渣速率慢,影响铁水脱磷效果。虽然近年来很多企业进行了大量利用石灰石替代石灰炼钢的生产实践,但实际应用效果差别很大。考虑到石灰石“先分解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