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摇蚊习见种染色体形态学研究(双翅目:摇蚊科)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ui1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分类学(Cytotaxonomy)是生物系统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细胞学知识应用到分类学中,推动了经典分类学的发展,并为更深层次地研究分类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依据细胞分类学的理论,选取了摇蚊科昆虫中3亚科19属29种作为实验材料,首次对中国范围内摇蚊科习见种类染色体进行形态学研究。   论文主要分为5部分,即总论、摇蚊及其染色体、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及结果分析。   总论部分介绍了细胞分类学的理论依据及研究内容,对细胞分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染色体作了介绍,总结了具体的研究方法以及目前对昆虫染色体研究的现状,最后阐述了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其前景展望等方面内容。   在摇蚊及其染色体部分,分别介绍了摇蚊科昆虫的特征及实践意义,详细地对染色体实验所用材料-摇蚊幼虫进行了描述,并对摇蚊染色体进行介绍,包括基本知识、染色体特征、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用于以系统学为目研究中的多线染色体主要性状。   材料与方法部分,介绍了摇蚊幼虫的野外采集方法,室内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具以及实验药品,最后详细介绍了整个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部分,对选取的3亚科19属29种摇蚊科昆虫(其中摇蚊亚科Chironominae23种:长跗摇蚊族Tanytarsini3种、摇蚊族Chironomini20种,直突摇蚊亚科Orthocladiinae2种,长足摇蚊亚科Tanypodinae4种)进行了染色体形态学研究。其中23种摇蚊的染色体形态学特征为国际上首次报道。文中给出了每种染色体分带显微图片共计76幅。同时编制了基于染色体特征的分种检索表。   讨论及结果分析部分,依据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唾腺的获取、染色液的选择、染色前以及染色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压片及制片等技术提出自己的心得和经验总结。文中对实验结果结合已有文献记录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该方面研究的工作展望。
其他文献
烟草白星病(Phyllosticta nicotianae Ell.et EV)又叫烟草斑点病,与烟草蛙眼病、黑斑病以及气候斑点病极为相似,不易区分且易混生。烟草白星病的病原(Phyllosticta nicotiana
近年来,随着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HIV的研究在全球全面展开,带动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infectious anemia virus,
毛乳头细胞被称为毛囊发育周期的调控中心,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调控毛乳头细胞的增殖,进而影响了毛囊的生长和发育。山羊皮肤毛囊具有两种类型,分别为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初级毛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