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世界金融出现全球化、自由化、证券化趋势,银行本位金融在此过程中逐步向市场本位金融演变,世界金融出现证券化趋势。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发展深化的产物应运而生,成为西方国家的主流金融手段之一。在国内,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金融机构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因此,国内金融机构急需引进国外的先进的金融理念和金融创新成果,增强自身实力。而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对于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改善投融资机制,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商业银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背景之下以资产证券化作为研究对象,对资产证券化的产品结构和交易进行分析,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运用比较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对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资产证券化产生的理论基础以及资产证券化与结构融资的区分进行了重点地研究。同时通过与国外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比较,结合我国已经推出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产品的具体情况,文章分析了我国试点产品交易结构的构建与创新,探讨了试点产品的现实意义,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作者希望通过文章,能够对资产证券化的产生理论基础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并尽可能的全面深入对资产证券化和结构融资进行区分,以丰富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研究的内容,扩大资产证券化的研究领域。同时作者持续跟踪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进展情况,并较早的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产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国内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推进提供进一步的研究基础。文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分析。文章将资产证券化发展历史划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产证券化的兴起和繁荣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多元化和区域国际化阶段。同时文章还对资产证券化的经济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目前的大多数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文献中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经济学分析是从制度经济学、金融中介理论和金融创新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而本文则主要是从金融工程学的角度对资产证券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从一个标准的金融工程的构造过程以及金融工程的运作原理看,资产证券化过程正是运用金融工程技术设立特定的结构而最终实现的。从金融工程学的角度分析资产证券化的经济理论基础是文章的研究成果之一。另外,文章在这部分还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