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非线性增强磁电阻效应研究及其在磁逻辑中的应用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de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中的磁电输运现象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物理,而且在信息存储、磁传感器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课题。本论文中,我们以主流半导体硅为平台,研究了半导体非线性输运性质对磁电输运现象的增强效应,并利用这种增强效应设计了新型磁逻辑器件。本文首先研究了硅基二极管增强磁电阻现象的机理。我们采用二端电阻网络和四端电阻网络建立模型,分别对一维和二维结构的磁电阻器件进行分析。发现了实验中电阻态转变是由于二极管的非线性输运性质,磁场通过正常磁电阻效应和霍尔效应影响电阻转变点的电流值。在电阻转变区域内,磁电阻值可以得到增强。我们还研究了几何长宽比、非均匀性、电极对称性和二极管非线性对磁电阻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几何结构提升了器件磁电阻性能。进一步,为了提高磁电阻器件的低磁场性能,我们采用MgO/CoFeB/Ta垂直磁化薄膜体系中的反常霍尔效应替代硅中的正常霍尔效应,设计并实现了垂直磁化薄膜基二极管增强磁电阻器件。这种磁电阻器件结合了磁性材料磁电阻器件中低磁场和非磁性半导体磁电阻器件中高磁电阻的优点,可以在1 mT磁场下实现超过2×104%的巨大磁电阻值。随后,我们利用二极管增强磁电阻器件中的特殊磁电对称性,提出了二极管增强磁逻辑器件。以磁体的磁化方向作为逻辑输入,磁逻辑器件的测量电压作为逻辑输出。可以通过改变加载电流值和二极管的位置,首次在单个硅磁逻辑器件中实现包括AND、OR、NAND和NOR在内的所有四种基本布尔逻辑运算。而且这类磁逻辑器件可以同时满足结构简单、高输出比(>103%)和低工作磁场(1 mT)的要求。最后,我们结合半导体中的微分负电导效应和磁性材料中的反常霍尔电流效应提出了一种电流型磁逻辑器件。以磁性单元的磁化作为逻辑输入,通道电流高低作为逻辑输出。可以通过控制磁性单元的磁化方向和选择输出通道,实现包括AND、OR、NAND和NOR在内的所有四种基本布尔逻辑运算。进一步,我们在进行磁逻辑运算的同时,利用自旋轨道力矩效应把逻辑结果(输出电流)直接写入到输出单元中,实现非易失信息的读取、运算和写入在同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在这种磁逻辑中,非易失存储和可编程逻辑运算可以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可以提高计算能力、降低计算功耗。
其他文献
合金凝固过程中经常施加超声、电磁等外场,通过产生受迫运动等作用改善凝固组织。同时合金凝固过程中有时自然对流也对凝固组织有明显影响。因此,研究流动对凝固组织的影响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和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合金凝固过程的外场处理为背景,通过建模仿真研究了强迫流动和自然对流对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建立了模拟流场下枝晶生长的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和相场方法(PF)的流场相场耦合计算模型。开发了基
有机半导体材料电荷传输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近期实验上在有机给受体复合物材料,尤其是在光伏材料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对这类材料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电荷传输机制尚不明确。在给受体复合物材料中,相邻的两个给(受)体中间,夹杂着受(给),称之为“桥”。相邻给(受)体没有直接耦合,而是通过“桥”的分子轨道的辅助,形成超交换耦合。本论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通过矩阵分块约化的方法来计算超交换耦合,对有机半导
随着高密度读出电子学技术和时间投影室探测器技术的发展,利用单一径迹探测器测量复杂电离径迹(例如低能电子的散射径迹)成为可能。采用径迹探测器获得电离径迹的形态特征和能量特征,发展相应的径迹特征提取方法,是当前粒子探测实验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由于电离径迹可能发生的大角度偏转和回绕,提取径迹特征是一个难点。本论文针对电离径迹的特征提取开展通用方法研究,结合图论的方法,提出一种反映径迹形态特征和能量特征
基于等离子体尾波的先进加速技术在过去十年取得了巨大进展,有望为激光和加速器的应用带来革命性变化。当前尾波加速研究的关键挑战之一是如何可控地产生远优于现有加速器技术的高品质束流。本论文针对这一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在系统梳理注入过程一般性规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电离注入与等离子体密度调变注入两类方法,提出了能够有效产生超高品质束流的新方案。此类方案能将束流亮度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提升3-6个量级,一旦在实验
BEGe探测器是一种内部电极极小、具有单载流子响应特性的高纯锗探测器,故它在波形甄别方面更具有优势。BEGe探测器主要用于需要较低本底水平的γ谱分析和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探测。对于一套基于良好屏蔽措施及材料筛选的低本底BEGe装置,波形甄别是进一步抑制本底水平的有效手段。在BEGe探测器的主要应用场景中,信号和本底事例多为光子事例。本论文主要对光子事例在低本底BEGe中的物理作用机制和波形表现进行了
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及新陈代谢过程均是在限域环境中进行的。细胞内限域环境包含细胞质中的大分子限域、生物膜结构为膜蛋白等提供的限域环境以及由膜围绕形成的各种细胞器组成的微纳尺寸局部限域环境。限域环境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意义重大,它们调节生物分子的组装和修饰、为生化反应及物质运输提供特异性环境以及精确调控着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传输。体外构建模拟细胞内限域环境的策略主要分为两类,即宏观尺度构建及微纳尺度
空间辐射环境对宇航电子系统构成严峻的可靠性威胁。纳米集成电路具有高性能、高集成度等优点,是未来宇航电子系统的必然选择。辐射效应严重影响纳米集成电路的可靠性,尤其是单粒子效应,限制它广泛用于宇航电子系统。随着集成电路工艺节点的缩小,集成电路晶体管密度提高、工作电压降低、工作频率增加等变化和空间多种辐射效应并存、温度变化范围广等特点导致纳米逻辑电路的单粒子效应研究愈发具有挑战性。本文深入研究纳米体硅C
纳米尺度MOSFET器件的按比例缩小面临着诸多挑战,采用高迁移率材料作为沟道的MOSFET器件或者采用基于隧穿原理工作的TFET器件将有可能是未来推动“摩尔定律”继续发展的技术方案。近年来新型GeSn合金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能带结构而备受关注。GeSn合金具有高迁移率的特性,同时其可能的直接带隙特性也有利于载流子隧穿能力的提升,可见GeSn有望应用于未来高性能的MOSFET和TFET等场效应器件中,因
基于单机的图处理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和潜在的可扩展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大规模图处理面临着数据局部性差、访存计算比高、数据高度不规则等问题。由于图数据规模的不断增长,这些问题在单机上基于外存的场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一些基础的图算法在大规模图数据集上较难做到高效率地实现;另一方面,提供通用接口的图处理系统往往存在I/O效率不高、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因此,本文从典型的图遍历算法B
近年来,电阻开关效应(Resistive switching effect)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电阻开关效应的电阻型随机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RRAM)被认为是未来非易失存储器的有力竞争者之一。它具有存储密度高、读写速度快、制作成本低、功耗低并可与CMOS工艺兼容等一系列优点。对电阻开关效应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在应用中更好的设计器件及提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