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桩锚复合土钉支护综合了土钉支护和桩锚支护两者的优点,弥补了土钉支护许多缺陷,在深基坑开挖支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国内外对其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目前对其承载机理、工作性能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设计方法也不够完善,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可扩大其应用范围、节约工程投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采用岩土工程数值分析软件FLAC4.0,对桩锚复合土钉支护在分步开挖下的工作性能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了土钉轴力和最大轴力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锚杆轴力的变化规律;基坑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地表水平位移和坑底隆起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其次,针对现行桩锚复合土钉支护设计方法,在大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与规程进行对比,指出现行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土钉支护与桩锚支护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针对工程实例,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对桩锚复合土钉支护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指出其与土钉墙支护的区别,讨论了各支护构件的受力特性,并与数值预测值进行比较,总结了现场监测的经验和教训。主要结论有:土钉支护和桩锚支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土钉支护会给桩端一定的推力,桩锚参数的变化也会影响土钉轴力;土钉支护部分的潜在破裂面与规程相差较大,特别是在下部;土钉轴力分布呈中间大、两端小的形式,桩顶之后的开挖过程对土钉轴力的影响较小;土钉支护部分水平位移上部线性增大,下部呈锯齿状分布。桩锚支护部分水平位移呈抛物线形式,位移值小于土钉支护部分,最大位移值在末排土钉处。第一排锚杆限制桩顶位移作用比较明显;地表沉降出现双极值现象;地表水平位移在土钉末端明显减小;实测桩内钢筋和锚杆的内力值远低于设计值,设计方法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