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用水水源地是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及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饮用水的安全程度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往往因为周边密布各类产业或河道本身担任水体运输任务,从而承受着较大的环境风险。开展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价,并采取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于水源地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水源脆弱性及风险性出发,根据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特点,分析导致水源地污染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筛选风险评价因子,构建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价计算模型。研究选择长江干流97个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应用研究。模型应用包括收集各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利用模型计算各个水源的脆弱性及潜在风险值,最终确定各水源地的环境风险等级。利用GIS手段将评价结果落图分析,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风险防范建议。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价模型。模型包括水源脆弱性评价及潜在风险评价,评价体系共涉及27个因子。脆弱性评价从水源地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及城市应急响应能力出发,潜在风险评价从水源周边化工企业、港口码头、跨江桥梁等风险源出发。(2)案例应用水源地脆弱性评价结果:97个长江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中,极低脆弱性水源地12个,占比12.4%;低脆弱性水源地30个,占比30.9%;中等脆弱性水源地25个,占比25.8%;高脆弱性水源地17个,占比17.5%;极高脆弱性水源地13个,占比13.4%。长江干流上游水源地由于自然因素优势,脆弱性明显较小。(3)案例应用潜在风险评价结果:97个长江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中,潜在风险极低水源地33个,占比34.0%;低风险水源地35个,占比36.1%;中等风险水源地20个,占比20.6%;高风险水源地8个,占比8.3%;极高风险水源地1个,占比1.0%。潜在风险较高的水源地集中在长江上游重庆段、中游湖北段以及下游江苏段。(4)案例应用长江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价结果:97个长江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中,极低风险水源地13个,占比13.4%;低风险水源地54个,占比55.7%;中等风险水源地25个,占比25.8%;高风险水源地5个,占比5.1%;无极高风险水源地。综合来看,江苏省相较于其他各省高风险水源地数量比重最高。(5)针对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提出风险防范措施。根据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结果提出各风险等级可采取的风险防控重点措施。同时从脆弱性及风险性角度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