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散文英译研究——以张培基散文英译本为例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对中国散文的英译进行分析和研究。英译的汉语散文最终将会受到译文读者的阅读欣赏,读者的接受与否是衡量散文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接受美学的提出打破了以文本为中心的传统理论,将读者置于中心位置,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因此本文以接受美学作为理论框架来进行汉语散文英译研究。  本文结合接受美学理论,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以张培基教授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四)》为个案,来分析散文翻译。本文主要应用了接受美学理论中的三个关键概念来分析研究散文英译,即,文本不确定,期待视野性以及读者的角色地位。本文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个案中的具体实例,本文分析了散文英译的接受过程;并指出散文英译过程中应该考虑文化、语言习惯、认知心理、审美情趣对读者期待视野的影响;归纳出直译、意译、添加,删减,重组,文化词语替代及脚注等散文英译策略和方法。  本文为中国散文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接受美学视角,是一项具有意义的尝试。同时也证明了接受美学应用于中国散文英译的可操作性,及其在散文翻译研究中的意义。希望本文能够通过个案的研究来指导现代汉语散文英译,对散文翻译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は封建的な国家から資本主義国へ転換した。文明開化の政策で、たくさんの西洋の新しいものが日本に伝えられてきた。物質文明の発達とともに、たくさんの
成长小说是西方现当代文学中颇重要也十分常见的概念,它要求作品的主人公是青少年,并且在这一时期自天真无知至成熟或经历某些重大事件而使人生有所领悟。就文学批评而言,成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占有主导地位,而问题的设置是阅读教学的一个聚焦点,关系到阅读教学的质量,所以应该做更加全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问题的设置宜巧妙而适度
期刊
互文性理论源于文学领域,但刚一提出时解决的是所有学科的问题。后来,学者将它局限于文学接受的研究,也就是阅读和写作。如今,互文性理论的领域越来越窄,又回到了文学领域,而
日本农协也被称为日本“农业协同组合”,起源于江户时期天保年间,1947年11月日本政府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了农协的特殊地位,农协在战后日本经济振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松本清張は日本だけでなく世界においても有名な推理小説の作家である。それ以前の推理?探偵小説がもっぱらトリック一辺倒であったのに対して、清張の推理小説は犯行動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