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过程中T细胞亚群及其表面PD-1的表达变化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50964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HCV感染后大约80%可发展成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C,CHC),目前HCV感染慢性化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在感染初期机体缺乏强有力的HCV特异性CD4~+和CD8~+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可能是其呈慢性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是表达于T细胞和B细胞表面的负性共刺激分子,在T、B细胞的免疫应答中起负向调控作用。PD-1与其配体PD-L1或PD-L2结合,可以削弱、限制或终止T细胞发挥功能。最近有研究发现,慢性HC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PD-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同时T细胞处于功能耗竭状态。然而,在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随着HCV-RNA的下降,T淋巴细胞及其表面PD-1的表达变化情况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在CHC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随着HCV-RNA的下降,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及其表面PD-1的表达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慢性HCV感染者25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且半年之内未经其他抗病毒治疗及免疫调节治疗,所有患者均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以抗病毒治疗的0周、4周、12周、24周及48周分组。健康对照10例。1所有受试者留取新鲜抗凝外周静脉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用CD3-ECD、CD4-FITC、CD8-PE-Cy5、PD-1-PE抗体进行染色,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及其表面的PD-1的表达情况。2所有受试者留取新鲜抗凝外周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的方法,检测PBMC上PD-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临床转归:25例患者中18例(72%)获得RVR;5例(20%)获得EVR;2例(8%)获得PVR;25例(100%)获得ETVR。2CHC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丙型肝炎患者CD4~+T增高,CD8~+T降低,CD4~+/CD8~+增高,除48周组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后,与0周组比较,CD4~+T细胞逐渐降低,除4周组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D8~+T细胞逐渐升高,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逐渐降低,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CHC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D4~+T细胞上PD-1的表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2.92±0.87)相比,丙型肝炎患者CD4~+T细胞上PD-1的表达(0、4、12、24、48周组:8.95±1.55,6.53±1.06,6.42±0.87,5.12±0.58,4.42±0.58)明显升高(P<0.01);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后,CD4~+T细胞上PD-1的表达逐渐降低,与0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CHC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D8~+T细胞上PD-1的表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1.11±0.39)相比,丙型肝炎患者CD8~+T细胞上PD-1的表达(0、4、12、24、48周组:5.12±0.87,3.52±0.58,2.62±0.58,1.81±0.29,1.51±0.39)明显升高(P<0.01);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后,CD8~+T细胞上PD-1的表达逐渐降低,与0周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RT-PCR法检测PBMC上PD-1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0.81±0.01)相比,丙型肝炎患者PBMC上PD-1mRNA的表达(0、4、12、24、48周组:1.48±0.09,1.36±0.02,1.19±0.01,1.02±0.01,0.82±0.03)明显升高(P<0.01或0.05);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后,PBMC上PD-1mRNA的表达逐渐降低(P<0.01或0.05)。结论:1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存在着T细胞亚群失衡,抗病毒治疗可以使失衡的T细胞亚群趋于恢复正常,提示T细胞亚群失衡与HCV感染的慢性化有关,T淋巴细胞在清除HCV中发挥重要作用。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4~+T和CD8~+T细胞表面PD-1及PBMC上PD-1mRNA的表达增强,随着抗病毒时间的延长和HCV-RNA的降低,其表达逐渐降低,提示PD-1的高表达与HCV-RNA的复制有关,PD-1的表达变化可以预测CHC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其他文献
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于2013年在中国长三角地区首次报道,可引起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症状。由于病毒每年持续广泛流行于该区域的家禽中,会在一定范围内感染人类,所以成为
信息隐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内容新的课程。介绍了信息隐藏技术课程实验的内容、开设目的及相互关系。实践表明,这些实验内容对促进课程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变电站土建建设,剖析了变电站土建工程基础的特点,并对变电站土建基础工程中不良地基的特点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变电站建筑处于不良条件应当采取的技术措施。
针对大学生学风不良、学习行为不端的学习诚信问题,分析了产生学习诚信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迷失、教师在教书育人上的缺位、大学在评价机制上的失当、在教学
花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有诗赞:"香花调意趣,清茗长精神。"春天万物复苏,人容易犯困,此时若沏上一杯浓郁芬芳、清香爽口的花茶,不仅可以提神醒脑,清除睡意,还有助于散发冬天沉
期刊
介绍了熔喷法聚丙烯过滤材料生产的工艺原理及其过滤机理,调整加工工艺参数如空气压力、接收距离、平动次数等,讨论了各工艺参数对熔喷法聚丙烯过滤材料最终性能的影响。
目的:了解天津市艾滋病重点监测人群中HIV-1新近感染情况,用HIV-1新近感染指标估测我市艾滋病分布特点和流行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内容:1.在2008年4至6
目的意义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情况,不仅取决于观察结局,而且这种结局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对其也有很大影响。将这种研究生存时间和结局与众多影响因素间关系及其程度大小的方法
唐代政治家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历来为世人所称颂,尤其文中围绕“居安思危”所阐发的“十思”更是警深策远,发人省戒。但“十思”之论毕竟朝代久远,且惟太宗皇帝是谏,故今世人
摘要:对目前铝型材行业氟碳涂料喷涂所采用的人工调漆工艺流程缺陷与不足进行分析,简要介绍了自动调漆喷涂新工艺技术系统的原理、工作过程以及应用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