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结构对中小板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武汉纺织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7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也引人侧目。但中小板上市公司由于自身经营规模小、抵押担保资产不足、无企业文化、信用等级低、经营稳定性差等缺点面临资金困境。因此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如完善法规制度、创建融资平台、推进融资担保等。政策推动之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但基于不同融资渠道获得的资金是否得到有效配置并真正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仍值得探究。因此,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对其融资结构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中小企业资金配置的成效及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的政策优化建议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投资效率,促使其健康发展。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股权再融资和负债结构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阐述其影响机理,然后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择中小企业板块的512家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Richardson残差度量模型,选取企业成长性、资产负债率、现金持有量、上市年限、投资支出等指标进行回归并得出残差,以残差的绝对值来衡量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然后再以非效率投资作为被解释变量,并从股权再融资、债务规模、债务来源、债务期限等方面选取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再次进行回归,对决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与非效率投资反向变动;(2)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债务规模与公司的非效率投资反向变动;(3)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短期负债与非效率投资反向变动,长期负债与非效率投资同向变动;(4)商业信用和银行借款与非效率投资成正相关,且商业信用借款对非效率投资的敏感性小于银行借款;(5)建筑业中股权再融资与非效率投资反向变动,在信息服务业中负债规模与非效率投资同向变动。在对中小企业实证分析融资结构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之后,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中小企业特征,提出以下建议促进企业健康发展:(1)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加大信息披露程度;(2)优化债务结构,合理构建债务来源和债务期限比例;(3)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完善股权再融资相关制度;(4)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5)完善资本市场相关制度建设。
其他文献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都有种植,作为粮、经、饲兼用的作物,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需粮食作物中的基础性粮食之一,
上世纪末,国内环境管理专家认识到排污许可制度在管理企业、改善环境上具有积极作用,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老的制度管理效果有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
广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黎赐锦说:建国以来,广东省被称为“杰出的人民教育家”的,只有王屏山一人。
继《追风筝的人》大获成功之后,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于2007年创作了第二部小说《灿烂千阳》。该小说以阿富汗动荡战乱的历史为现实背景,作者介绍了战时的阿富汗并着重描写了阿富汗妇女的创伤经历。本文将通过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运用创伤理论系统分析女主人公的创伤根源,正是受到战争、儿时经历和婚姻暴力等等因素的影响,玛丽莱姆和莱拉身体和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创伤。而随后将进一步分析两个女主人公的创伤表征,这
采用用于镉离子选择电极的硫属玻璃(Cd-Ag-As-I-S)制备敏感材料,结合脉冲激光沉积技术与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特点,在光寻址电位传感器表面上沉积对镉离子敏感的薄膜材料,研制了一种新型镉离子敏感薄膜传感器.该传感器基底为N型单晶硅片,金属接触层为Cr/Au.通过实验得出该传感器的检出下限为1.15×10-7mol/L,响应时间小于2 min,适用溶液pH范围为4~7,具有测量快速灵活、所需样品少
1阜蒙县基本情况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西部,东与彰武县、黑山县、新民接壤;西与北票毗邻;南与北镇、义县相连;北靠内蒙古库伦旗、奈曼旗。辖区共计35个乡镇,总面积626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表现为“理解”与“获取”,更多地,它体现为“建构”与“理解”的制定.因此,“如何把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之获得明确的意
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来说,在建筑工程中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结构类型,并且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进
在全国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海南红色文化旅游也应该借助新时代文旅融合的契机,以文旅融合的新发展视角,审视海南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海南红色文化旅游开发
云南省澄江县松元村是澄江地区重要的彝族聚居地,太平花灯是与该村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俗活动。太平花灯早期由汉族地区传入,在近二百年彝汉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已经成为松元彝族村民的一项标志性文化。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的方法,以村落语境为视点,从“仪式展演”、“本土化”、“文化变迁”等理论层面出发,综合运用人类学、民俗学、戏曲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松元太平花灯在长期彝族化过程中的彝汉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变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