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中医学专业学生辨证诊断思维特点,通过实验探究证候表征方式对临床辨证诊断的影响。方法:1、文献研究:探讨中医对“证”、“证候”及其有关概念的认识;中医对“证”认识的模糊性与确定性,及其对临床诊断产生的影响;探讨中医证的认知表征模式。2、实证研究:研究一中,随机整群抽取2011级中医五年制本科生和2014级中医学研究生237名,发放自编问卷《证的相似度对临床诊断思维的影响调查问卷》,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探究证的相似度对临床诊断正确率的影响;研究二中,按成绩分层便利抽样抽取2011级中医五年制本科生和2014级中医学研究生各160名,平均分为4组,发放自编问卷《症状排列方式对临床思维的影响调查问卷》,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不同症状排列方式对临床诊断正确率的影响。结果:1、在证的相似度对临床诊断正确率的影响上,相似证的诊断正确率显著低于不相似证,本科生得分显著低于研究生,症状群模式正确率显著高于病案模式;2、在症状排列方式对临床诊断的影响上,症状群落排列方式诊断正确率最高,教科书症状排列方式和病因+症状排列方式次之,随机症状排列方式最低;研究生运用症状群落思维优势较为显著。结论:1、知识与经验对临床诊断正确率有重要影响,参与过临床实践的研究生在辨别相似证型和临床辨证诊断正确率上均显著高于未参与临床实践的本科生,且研究生能够运用精细加工策略对知识进行深层水平的加工,知识存储更加牢固,知识理解更加深刻。2、症状群落有更强的诊断指向性,可以诱发和促进启发式策略思维的运用,症状群落思维对提高临床辨证诊断水平有积极影响,掌握并且熟练运用症状群落思维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辨证诊断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