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海河藻华现象频繁发生,海河藻华治理应从蓝藻的最终处置着手,构建应用型强、高效、快速的应急治理技术体系,为海河干流藻华暴发的应急预案提供参考和借鉴。(1)针对河流蓝藻暴发的现状,本文采用捕集-旋流-脱水工艺,设计开发出收集面积广、处理能力强、效果稳定的机械打捞系统装备,并在天津海河两个蓝藻暴发的点位对其进行应急捕捞示范运行试验。(2)基于斯托克斯定律,研发出分离效率高,动力消耗小的旋液分离设备。在综合分析切割粒径、压降的基础上,采用Fluent系列软件建立流体计算模型,进行流场内部的模拟,解释蓝藻在漩液分离器中的运动规律。(3)在藻液中加入聚合氯化铝(PAC)、蒙脱石和硅藻土三种助滤剂,研究助滤剂对藻液可过滤性能的影响,硅藻土与其他两种助滤剂相比,其过滤速率相对较快、脱水性能相对较好,当投加量为10.0g/L时,过滤速率由0.108L/h提高至0.504 L/h,压缩指数由0.710降至0.594,藻液的比阻由7.62×l010 s2/g降低至2.35 × 108s2/g,滤饼含水率由86.5%减少至66.4%。(4)采用锻烧后的硅藻土做为助滤剂,加入锻烧硅藻土的过滤速率明显加快,滤饼压缩指数为0,属不可压缩性物料,含水率为57.66%,脱水效率与原硅藻土相比提高了 8.74%,投加量相对减少,在藻水脱水过程中,可加入煅烧后的硅藻土,煅烧温度最适700℃,在藻水浓度为1×1010 cell/mL时,最佳投加量为2 g/L投加量较少,经济可行。(5)采用好氧堆肥的方法对脱水后的蓝藻进行资源化利用。在堆肥结束后1#容器中有机质减少了 165.31g/kg,全氮增加了 5.99g/kg,铵态氮减少2g/kg,C/N分别降低至14.73,种子发芽指数GI均高达87.41%,且在堆肥过程中1#容器内堆体温度随箱体的设定温度变化更为迅速,说明1#容器在蓝藻好氧堆肥过程中堆肥效果最好,1#容器体积的底部面积较大,堆肥高度偏低,使得堆体表面与空气接触面积加大,高度的降低和表面积的增大有利于氧气的扩散和传热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