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访问苏联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就在国庆大典举行后的第二天,苏联即发来电报:“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这是新中国接到的第一份外交文件。它对于公开宣布实行了“一边倒”政策的新中国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为亚洲新诞生的最大的共产党国家的领导人,毛泽东非常重视同苏联的关系。新中国的桅杆刚刚冒出地平线,他就多次提出访苏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始终没有能够成行。新中国刚一宣告成立,毛泽东不顾新政府面临的千头万绪的问题,又急切地提出了访苏的要求。经与苏联商定,毛泽东于1949年12月6日起程,离开刚刚成立两个多月的共和国,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历时最久、最重要的外交旅程。10天之后,毛泽东的专列抵达莫斯科,开始对苏联进行友好访问。此次出访的目的,一是给斯大林祝寿;二是商谈和解决中苏之间的条约问题,并签订一系列协定,与苏联结盟,建立和发展新型的中苏关系;三是到苏联的部分地区考察参观。访问期间,毛泽东与斯大林及其他苏联领导人进行了多次会谈。由于斯大林在废除旧的中苏条约问题上顾虑重重,中苏条约的谈判进行得并不十分顺利。经过艰苦努力,斯大林终于同意与中国签订一个新的条约,以取代1945年苏联政府与中国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50年1月20日,周恩来率领庞大的中国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就中苏条约和有关协定与苏联方面举行会谈。通过反复会谈和协商,中苏两国于1950年2月14目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给中国贷款的协定》,并通过了关于废除1945年条约和关于外蒙古独立的《公报》。当时双方确认但未予公布的还有上述两个协定的议定书和条约的《补充协定》。在莫斯科期间,毛泽东还到苏联的部分地方进行了参观访问,整个出访的时间近三个月。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空前的。中苏领导人的会谈以及所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将新中国与苏联的战略同盟关系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无疑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重大的外交活动。 本文记述的是毛泽东访苏期间的主要活动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大致经过。为了进一步了解毛泽东访苏和签订中苏条约的历史背景,还简单介绍了毛泽东曾四次提出访苏的情况,米高扬访问西柏坡和刘少奇访问莫斯科的情况。介绍了新中国制定“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情况及苏联的远东战略、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的有关背景。在粗略记述了毛泽东访苏和签订中苏条约大致过程的基础上,简要地分析和评价了毛泽东访苏和签订中苏条约的意义及其产生的影响。
其他文献
柑桔是脍炙人口的南国水果,因其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既可生食,又可加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柑桔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质的转变,消费开始趋向于高档次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历史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仅把历史教学当作一种知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历史教学必须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心理
针对目前棚洞结构传统砂垫层自重大、建设成本高等缺点的现状,提出使用EPE(聚乙烯)缓冲材料替换一部分砂土垫层以达到减轻结构自重、提高抗落石冲击性能的目的。采用显式动力计
中国上海,2007年9月26日——罗门哈斯离子交换树脂中国生产基地是公司四大ISO标准化生产基地之一。该基地的建成扩大了罗门哈斯的离子交换树脂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公司位于美
本文旨在研究人体体型变化规律,建立人体体型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模型,为人体体型研究中减少人体测量的工作量、实现人体二维尺寸输入的三维计算机模拟提供理论基础。探索研究人体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长期关心的问题,而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又是混凝土力学性能中最重要的特性。随着近年来冬季施工在全国的迅速开展,混凝土在低温下的力学性
本文正文约5万字,除引言和结束语以外,共分五节。 第一节:主要对结婚制度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在理论上,由于学者们对婚姻的概念、婚姻成立与婚姻有效的区别以及同性
镉是一种重金属毒物,除了可造成急、慢性中毒,还有一定的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但是其最主要的危害还是在体内蓄积造成的慢性中毒。机体摄入镉的最主要途径是食品,而食品中的镉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对于林木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就需要提升营林生产管理水平,从而保证营林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营林生产管理的现状,然后
商业保险市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40年的努力,欧洲单一保险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对欧洲消费者福利的增进产生了积极作用。本文着眼于欧洲单一保险市场,对欧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