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CE卫星重力梯度数据恢复地球重力场理论与方法研究

来源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03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星重力测量技术的发展对精化地球中长波重力场具有重要作用,GOCE卫星的发射无疑提高了人类对地球重力场的认知。本文针对利用GOCE重力梯度数据恢复地球重力场中的若干问题展开研究,深入研究分析了空域法恢复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理论与方法。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为分析不同完全正常化缔合勒让德函数(Fully Normalized Associated Legendre Functions,fnALFs)递推公式的计算特性,深入分析了标准向前列推法、Holmes方法、X-数法以及Belikov方法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研究了 Belikov方法递推至3200阶以后出现向上溢出现象的具体原因,给出了完全正常化的递推形式,成功将fnALFs在全球范围内以优于10-11的精度稳定递推到至少64800阶,完全满足当前及未来超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构建的需求。2.为研究利用格网平均数据恢复地球重力场模型,推导了一组计算不同球谐函数定积分的递推式,给出了它们的对称性特征,涵盖了计算格网平均重力场元(重力异常、扰动引力、重力梯度等)以及利用格网平均重力场元恢复地球重力场模型所需的全部球谐函数定积分递推式。提出了计算fnALFs定积分的跨阶次递推式,对比研究了计算fnALFs定积分的Belikov递推法、X-数递推法,实验表明三种方法至少可稳定计算fnALFs的定积分至21600阶,但相对于X-数递推法,跨阶次递推法在计算精度上可提高10~1000倍,计算效率提高3倍,Belikov方法的计算精度可提高10倍,但计算效率较低。3.针对直接利用卫星轨道坐标计算卫星轨道处的重力梯度张量以及避免局部指北坐标系下计算扰动引力梯度在两极出现奇异性问题,提出在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直接计算扰动引力梯度,首次在实数域内采用数学归纳法推导了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球谐函数递推式,得到了与复数域内同样的递推形式。在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下递推可以直接利用卫星的轨道坐标,无需向地心球坐标系下转换,并且有效解决了极点的奇异性问题。4.研究了利用重力梯度数据采用调和分析方法计算重力场模型位系数的理论与方法,推导了调和分析方法的向量运算形式、FFT形式以及两者的结合形式,通过模拟数据反演300阶次重力场模型对推导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调和分析方法在250阶以后阶方差出现较大的偏离,格网数据为30’×30’时,除格网点值Txz和Tyz组合以外,其他组合反演位系数的大地水准面累积误差在200阶次时超过1cm,当格网数据为20’×20’和15’× 15’时,大地水准面累积误差在200阶次都小于1cm,这主要是格网数量的提高能不断逼近调和分析数据连续这一条件,从而提升反演结果的精度,但这种提高是有限的。在计算效率上,利用格网点值数据Tzz分量最快只需0.65s即可恢复300阶次的地球重力场模型,与传统循环计算的FFT算法相比,计算效率最高可提高16倍之多。5.探索了利用重力梯度数据由最小二乘法求解重力场模型位系数的理论与方法,推导了块对角最小二乘解算方法的向量运算形式和法方程自由项构建的FFT表达式,证明了Tzz分量最小二乘法与离散调和分析法的等价性,模拟研究了利用不同类型、不同格网大小的数据反演300阶次重力场模型的精度和计算效率。实验表明,最小二乘法利用不同分量(组合)反演模型位系数的精度是一致的,相对于Eigen6c4的阶误差RMS低至10-20的量级,大地水准面累积误差不超过10-10cm,重力异常累积误差则低于1014mGal,这说明了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重力场建模时,由平差模型产生的误差极小。最小二乘法对数据格网大小并不敏感,不同格网大小数据反演模型位系数的差异很小。通过向量运算与FFT技术的结合,可在5s内利用重力梯度全张量格网点值数据、11s内利用重力梯度全张量格网平均值数据恢复300阶重力场模型位系数。6.深入研究分析了引力梯度张量不变量构建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理论与方法,推导了两类引力梯度张量不变量利用块对角最小二乘方法解算位系数的向量运算形式,给出了法方程自由项构建的FFT表达式,对比分析了不同参考场对模型解算精度的影响。提出了采用正常引力梯度构建法方程系数阵的方法,这既可以在球近似下利用扰动引力梯度径向分量Trr解算位系数,又可顾及J2、J4、J6、J8等项采用GRF坐标系下的Txx、Tyy、Tzz和Txz-四分量的组合求解模型位系数,无需进一步推导顾及不同项的法方程系数阵的表达式,提高了理论的严密性。利用模型数据对推导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顾及J2、J4、J6、J8项反演位系数的精度一致,在50阶以后明显优于球近似下反演的精度;第二类不变量反演的精度在50阶以后明显优于第三类不变量反演的精度,格网点值和格网平均值反演结果并无区别,不同格网大小的数据反演精度并没有显著差异;在顾及J2项影响的情况下,引力梯度张量不变量反演位系数相对于Eigen6c4重力场模型的大地水准面累积误差不超过10-2cm,重力异常累积误差不超过10-44mGal;参考重力场模型精度越高反演位系数的效果越好,因此在利用实测数据构建重力场模型时,尽可能选择精度高的重力场模型作为参考场。7.针对GOCE卫星重力梯度数据处理中的“移去-恢复”法,提出采用向量技术与FFT技术快速计算包含卫星实际轨道的多层球面格网重力梯度张量,由空间内插的方式计算出卫星实际轨道处的重力梯度张量。为选择最优内插方式,深入分析比对了线性插值法、最邻近点法、三次插值法以及三次样条插值法内插精度,实验表明当球面格网层数达到4层时,利用三次插值法和三次样条插值法内插卫星轨道处的重力梯度张量,残差最大绝对值远小于重力梯度仪的测量误差,而精度则优于4个数量级;内插两周的观测数据比直接计算的效率可提升近600倍,完全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8.研究了重力梯度数据预处理的理论与方法。针对实测数据中的粗差,对比分析了迹准则法、重力梯度异常法、Overhauser样条插值法以及绝对偏差中位数法的粗差探测能力,实验表明绝对偏差中位数法计算的中误差具有优良的“抗差”特性;针对实测数据的校准问题,对比研究了五参数法和双参数法的校准效果,两种方法计算的偏差项差别较大,但偏差漂移项相差很小,数据中是否含有粗差对校准影响较小,反映到迹上只有0.3mE的差别;为消除实测数据中的低频噪声保留测量带宽内的有效信号,研究了 FIR滤波算法,通过设置不同的通带对数据进行滤波验证了滤波算法的有效性;9.利用近七个月的GOCE实测重力梯度数据,构造不同的分量组合,分别采用调和分析法、最小二乘法、引力梯度张量不变量法进行重力场模型位系数的解算。通过模型位系数阶误差RMS、大地水准面累积误差、重力异常累积误差对不同数据不同方法构建的模型进行精度评价。选择两类数据中各自最优的解算方法,最终建立了两个210阶次的重力场模型一基于全张量格网点值数据的最小二乘解算模型EGMGOCEP,基于非全张量顾及J2项影响的第二类格网平均扰动引力梯度张量不变量法解算的模型EGMGOCEM。10.为评价反演模型的精度,采用全国GPS A/B级网共1007个GPS/水准点和914个天文大地垂线偏差对构建的两个模型进行精度检核。相比于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加入GOCE卫星重力梯度观测数据后,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提高了 1.5cm,对东部地区垂线偏差的精度并无改善,对西部地区垂线偏差精度的改善有限,整体上垂线偏差精度的改善比较微弱。
其他文献
复杂性状研究在生物学、生物化学、农林科学等多领域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复杂性状是受基因和环境的联合作用,对其研究十分困难,是现代生物学最难攻克的难题之一。基因定位或关联分析是当前研究复杂性状遗传规律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定位方法是阐述基因在确定环境中的效应,但是基因表达除了受确定环境影响之外,还受不可确定的随机因素的影响。在细胞水平上,已经知道生物对随机环境的响应已决定了该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模式。然而,这
野生百合是重要的育种材料,但由于引种区与原产地气候差异大,尤其是夏季高温多雨易引起灰霉病的爆发,严重制约着野生百合的开发利用。多倍体育种是提高植物引种驯化效率和抗逆性的重要育种途径。目前野生百合倍性研究大多停留在离体多倍体诱导阶段,倍性效应对生长和灰霉病抗性的影响未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以川滇百合(Lilium primulinum var.ochraceum)、岷江百合(L.regale)和南川百
在人类与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河流一直与城市共兴衰。河流在城市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包括航运、防洪、渔业等生产性功能和发电、农业灌溉、景观游赏等生活性功能。驳岸作为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道功能发挥的重要支撑。早期驳岸的建设主要关注工程性措施。近年来,随着河道生态修复及近自然河流理论的提出,人们逐渐将驳岸建设作为生态修复和复合功能提升的重要内容,通过驳岸建设来强化河流的复合功能。因此,本研究通过相
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的快速有效固定是实现GNSS精密定位的首要基础,也是多年来GNSS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模糊度解算需要将模糊度从实数解恢复为整数解,只有模糊度固定后的载波相位观测值才能被用作毫米级的距离信号来参与导航定位,这对于卫星精密定位数据处理及应用而言十分关键。随着各大导航卫星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和GNSS服务的推广,用户对GNSS定位结果的精确性、可靠性及实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GNSS多系
DNA甲基化作为植物基因组中稳定存在表观遗传标记,对于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也是表型变异的重要来源。目前的研究广泛地认为DNA甲基化是一种抑制性的表观遗传学标记,但对于其介导的具体功能机制了解甚少,尤其是表观遗传变异对林木重要表型性状及其可塑性的表观遗传基础尚不清楚。因此,本文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种质资源群体为材料,在单碱基水平上对DNA甲基化的群体变异模式进行探究
当前,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陆地水储量变化等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与地表物质迁移过程都有着密切联系。开展地表物质迁移反演研究,充分了解全球以及典型区域地表物质迁移的时空分布规律,对气候和环境变化预测和机理研究等科学问题以及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GRACE卫星的成功发射实现了地表物质迁移的长期监测,在大尺度上定量揭示了地表物质迁移。地表物质迁移会引起地球重力场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地表产生垂
随着我国城市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节奏加快,我国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多,这引发了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我国健康产业迅速发展,森林康养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休闲行为。森林康养基地作为一种森林资源多功能利用的新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传统旅游背景下,森林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因此,如何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森林康养基地的规划建设成为了一种新的思路。探究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光学遥感测绘卫星可获取全球范围内的立体影像,遥感传感器的严格成像模型和精确几何参数为实现地面静态目标精确定位、全球高精度测图、武器精确制导等重要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遥感传感器在轨几何定标是实现卫星精确定位的关键环节。目前,实施在轨几何定标任务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工辅助作业,定标流程的自动处理能力和自动化程度较低,几何定标精度也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在轨运行遥感卫星数量不断增加和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不
连续的陆地表面由多种地貌组成,每种地貌都是具有不同的物理和视觉特征的自然空间实体。地貌是在各种类型和强度的演变过程影响下形成的,这些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在陆地表面上起作用,形成了不同的地貌形态。经过几十年的定性定量研究,中国学者建立了自己的地貌分类体系。近年来,随着地貌定量分析研究的深入发展,以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数字地貌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数字地形分析技术以及计算
2020年9月,四川省教科院附属实验小学(简称教科院附小)创建时就加入了“四川云教”主播学校的行列。对一所新学校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云教直播已顺利推进一年,学校从云教主播老师选拔、云教教研工作安排、云教教学质量评估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安排,教师、学生均得到成长进步。云教的核心在于教学资源的输出,根本在于接收学校教师队伍的成长。为保障云教工作取得实效,教科院附小主要从学校、学科、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