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杨种质资源群体表观遗传变异及效应解析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ea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甲基化作为植物基因组中稳定存在表观遗传标记,对于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也是表型变异的重要来源。目前的研究广泛地认为DNA甲基化是一种抑制性的表观遗传学标记,但对于其介导的具体功能机制了解甚少,尤其是表观遗传变异对林木重要表型性状及其可塑性的表观遗传基础尚不清楚。因此,本文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种质资源群体为材料,在单碱基水平上对DNA甲基化的群体变异模式进行探究,并且综合利用甲基化测序、重测序、转录组测序以及代谢组学等技术,首次在林木群体中利用表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策略,阐明DNA甲基化对于林木代谢性状的表观遗传效应,挖掘表观等位基因,系统阐明DNA甲基化的功能机制,揭示毛白杨适应性的表观遗传机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对毛白杨种质资源群体的300株个体进行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共获得了10.35T的数据,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分析胞嘧啶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共鉴定到83,354,324个单甲基化多样性位点(Single methylation polymorphism,SMPs),约占基因组胞嘧啶的69.52%,表明DNA甲基化是基因组中一种广泛分布的表观遗传标记。(2)基于全基因组SMPs位点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s,PCA)、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衰退分析和群体分化系数FST分析,均表明SMP位点受到了气候环境的强烈选择,DNA甲基化模式表现出地理环境适应性。并且在表观基因组中鉴定了7,680个群体特异差异甲基化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ion regions,DMRs),覆盖了基因组1.01%(4.10 Mb),显著富集于遗传变异确定的选择性清除区域,表明环境选择作用于特定的区域,并表现出差异甲基化水平。之后,利用GWAS和共表达分析,确定了Pto MS1基因的等位变异影响了全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同时该位点的遗传适应性也导致了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在气候区间的差异。(3)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在毛白杨种质资源群体中共检测到684个代谢物,在群体内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且381个代谢物含量在三个气候区群体间显著差异。利用全基因组的SMPs位点与代谢物性状进行表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Epi-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EWAS),共检测到472个关联信号(P=1.26×10-10,0.01/n),对应于324个SMPs位点和143个代谢物,表明EWAS可以从表观遗传调控层面完善代谢调控通路,丰富代谢物的功能和基因的注释,也为探究DNA甲基化的功能机制提供了一种策略。同时,联合分析EWAS结果与群体特异DMRs,共发现93个基因位于DMR区域,并且这些基因在三个气候区群体同样表现出差异表达模式,表明气候环境通过塑造基因组中的差异甲基化修饰来影响基因表达,从而影响代谢物的差异积累,最终形成了毛白杨对于当地气候环境的适应性。(4)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做出适应性反应的重要激素,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免疫平衡。水杨酸生物合成通路的9个代谢物进行表观遗传基础解析,确定了8个调控水杨酸生物合成的SMPs位点,发现环境选择塑造了Pto NAC072基因启动子的表观等位变异,抑制了上游转录因子SRM1的结合,从而抑制了Pto NAC072的表达,最终导致水杨酸含量升高。同时,利用GWAS策略对代谢物的遗传结构进行剖析,确定了27个SNPs位点,并发现Pto WRKY70为水杨酸合成调控网络中的关键基因,通过结合其它基因共同影响了水杨酸的积累。并且发现EWAS结果与GWAS结果中没有重合的候选基因,表明表观遗传调控以及遗传调控两个层次的调控网络互为补充,在不同调控层面挖掘了候选基因,完善了水杨酸生物合成的调控网络,研究结果为代谢生物合成的调控网络解析提供了新思路。本论文为DNA甲基化对林木种质资源群体适应性影响及其对林木重要性状的表观遗传效应解析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对于林木种质资源优异表观等位基因的挖掘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也将为林木分子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学位
研究和恢复城市传粉昆虫多样性,对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膜翅目昆虫是城市的主要传粉者之一,但其对园林植物色彩的感知和偏好尚不清晰。为了探究膜翅目传粉者视觉中的城市常用园林植物花色多样性,从传粉昆虫的角度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植物花色的特征与显著性,并探究不同花色特征对植物招引能力可能存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回顾国内外最新文献,从探讨常用园林植物对传粉者的招引能力出发,初步
学位
株型性状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外部表现形式,对作物产量、产品品质、生产效率、观赏特性等有重要影响,在丰富园林植物景观中具有重要作用。株高作为株型性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复杂的分子调控机制在木本植物中尚不明晰。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株型丰富,包括乔木、灌木、低矮紧凑、垂枝等,是研究木本植物株型性状的优良材料。前期研究表明,紫薇枝条节间长度是影响株高的重要因素,细胞数目是调控节间长度
湖州溇港圩田是诞生于吴越地区的先民与水争地背景下的农业与水利生态智慧的创造。在现代城乡发展进程中,湖州地区典型的溇港圩田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人水关系、人地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如何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保有地域乡土景观所原生的肌理与景观价值,是风景园林师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现有的溇港圩田格局已然发生改变,借助区域原本的水利与生态智慧能否对区域城乡建设提出建设性的规划建议,需要
学位
复杂性状研究在生物学、生物化学、农林科学等多领域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复杂性状是受基因和环境的联合作用,对其研究十分困难,是现代生物学最难攻克的难题之一。基因定位或关联分析是当前研究复杂性状遗传规律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定位方法是阐述基因在确定环境中的效应,但是基因表达除了受确定环境影响之外,还受不可确定的随机因素的影响。在细胞水平上,已经知道生物对随机环境的响应已决定了该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模式。然而,这
野生百合是重要的育种材料,但由于引种区与原产地气候差异大,尤其是夏季高温多雨易引起灰霉病的爆发,严重制约着野生百合的开发利用。多倍体育种是提高植物引种驯化效率和抗逆性的重要育种途径。目前野生百合倍性研究大多停留在离体多倍体诱导阶段,倍性效应对生长和灰霉病抗性的影响未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以川滇百合(Lilium primulinum var.ochraceum)、岷江百合(L.regale)和南川百
在人类与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河流一直与城市共兴衰。河流在城市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包括航运、防洪、渔业等生产性功能和发电、农业灌溉、景观游赏等生活性功能。驳岸作为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道功能发挥的重要支撑。早期驳岸的建设主要关注工程性措施。近年来,随着河道生态修复及近自然河流理论的提出,人们逐渐将驳岸建设作为生态修复和复合功能提升的重要内容,通过驳岸建设来强化河流的复合功能。因此,本研究通过相
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的快速有效固定是实现GNSS精密定位的首要基础,也是多年来GNSS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模糊度解算需要将模糊度从实数解恢复为整数解,只有模糊度固定后的载波相位观测值才能被用作毫米级的距离信号来参与导航定位,这对于卫星精密定位数据处理及应用而言十分关键。随着各大导航卫星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和GNSS服务的推广,用户对GNSS定位结果的精确性、可靠性及实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GNSS多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