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冰雹云的微物理与电过程的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c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改进后的二维雷暴云起电、放电数值模式模拟了北京地区12次雹暴天气过程,研究北京地区冰雹云的微物理过程和电过程,对于模拟结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1)统计了12个个例结果中的动力、微物理以及闪电特征值,分析闪电频次与降雹的关系;2)通过个例(040622)详细分析了雹暴过程中动力、微物理过程及闪电活动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了闪电频次与降雹相关性的物理机制;3)结合闪电探测资料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进一步检验和分析了闪电频次与降雹的关系;4)通过模拟雹云个例(040623、040704)闪电通道的时空分布,加深了对云内电荷结构配置如何影响闪电发生、发展及其极性的认识。本论文取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   1.改进后的雷暴云起电、放电数值模式较好地模拟了雹云宏微观过程和起电、放电过程。通过对模拟闪电频次变化过程以及降雹过程分析表明:在雹云快速发展阶段,闪电频次存在“跃增”现象,模拟个例中有4个个例的结果表示闪电频次峰值时刻提前于降雹过程,平均提前8min,有11个个例的模拟结果表示闪电频次峰值时刻提前于降雹峰值时刻,平均提前8min。   2.通过对040622个例的冰雹云动力、微物理以及电过程的分析可知,闪电频次之所以发生“跃增”,是云内的动力、微物理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跃增”前冰品与霰的比水量都发生了“跃增”现象,它们的碰撞速度同时增大,此时非感应起电机制发挥作用,起电过程迅速加强,云内电荷浓度快速增强,云内电场也迅速增长并且维持较强电场,电场强度高过放电阈值产生放电现象,因此造成闪电频次的“跃增”。   3.通过实测资料与模拟结果的闪电总体特征以及闪电频次变化特征对比,发现:在总体上,模拟的闪电发生次数要小于实际发生的次数,但地闪占总闪的百分比和正地闪占地闪百分比,模拟和实测资料表现一致,模拟的降雹时间段与实际的降雹时间段也表现一致。对于闪电频次变化对比,模拟与实测在某些方面表现一致,例如有些个例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多次出现峰值时刻;闪电频次在降雹前都发生“跃增”现象,闪电频次的峰值时刻提前与地面降雹时刻。   4.云内电荷浓度强弱、结构分布影响着闪电的发生发展以及闪电极性,通常电荷浓度越高、分布范围越广,则闪电通道发展的范围也越广;云内通常存在多层电荷结构,每一层电荷结构的强弱影响着闪电发生的位置,从而导致呈现出不同闪电放电特征,本文模拟结果表明雹云发展过程中云内电荷结构为偶极性或三极性,参与放电的多为上部主正电荷和中部主负电荷区,为正极性云闪,随着雹云整体高度的降低,底部次正电荷区域逐渐增大增强,出现中部的负电荷区与下部的次正电荷区之间放电,产生了反极性云闪。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气候的显著变暖,我国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加强,对经济、社会尤其是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越发凸显。因此,对干旱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准确地反映旱情发生的范围和程度,
本文使用44座沿岸和海上测风塔计算得到台风影响期间,南海的湍流强度、阵风系数、风速垂直风切变,并利用Weibull分布、Fisher-Tippett(极值I型或龚贝尔)分布、P-III型分布,计算
本文结合多种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对两次黄海海雾过程进行研究,并对其与东海层云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观测数据表明:东海层云和黄海海雾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高低压的南北分
海洋大气边界层高度对于污染物的扩散、海气能量的交换以及海雾的产生和海上层云、积云对流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2005~2008年大连、青岛和台州5325个高分辨率L波段
在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依然是我国法制建设的薄弱领域,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现今的电视媒介已是向农村地区传递信息最便捷
《世说新语》有云:千里莼羹,末下盐豉.梁实秋解说“千里”“末下”乃地名,这莼菜难烹,须下盐豉来调解其味. 而这两地相去甚远,说来道去不过一个“吃”,更兼一种叫着“家乡的
期刊
谣言并无真实性可言,往往会被真实的信息所揭露。其扩散最初仅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更为便捷的方式越来越容易接触和传播各种信息,网络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系统论认为,开放性、自组织性、整体性等,是所有系统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而且也是系统方法
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编排正体现了这一要求。教材中精心编排的教学内容在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由尝试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探索知识,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而作为教授这一门课程的教师更是其核心思想的实行者,只有在教师的身体力行中,这种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有益经验,使教与学做到真正的
本文利用1958年-2007年的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我国逐日站点降水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夏季持续性异常降水事件进行了定义,然后对该地区夏季持续性异常降水事件及其环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