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现状,探讨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评价护理干预效果。为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护理干预的制订提供有效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待产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人数最终为各4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利用戴晓娜母乳喂养自信量表评估初产妇在护理干预前后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将最终收集的资料和数据采用Excel2007进行录入,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研究结果:1.产前干预组与对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95.45±5.18、94.30±8.04)分、母乳喂养知识情况(10.13±1.60、10.80±0.94)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干预后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产后1周干预组与对照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分数(114.18±5.37、100.78±7.64)分、产后第6周干预组与对照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分数(125.05±5.54、98.40±7.69)分及产后第4个月干预组与对照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分数(129.68±5.05、97.73±7.51)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经护理干预后的研究结果显示,产后1周干预组与对照组母乳知识分数(12.80±2.19、10.65±1.15)分、产后第6周干预组与对照组母乳知识分数(13.78±1.69、11.08±1.23)分及产后第4个月干预组与对照组母乳知识分数(14.60±1.46、11.38±1.41)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护理干预后母乳喂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产后第1周干预组与对照组产后纯母乳喂养率(87.5%、40.0%)、产后第6周干预组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82.5%、35.0%)及产后第4个月干预组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47.5%、25.0%)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的初产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低于国外同类研究,也低于国内经济较发达城市。2.通过基于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后初产妇技能维度与内在活动维度均得到有效改善,其中技能维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提示应加强初产妇产前技能方面的护理干预。3.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提高了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高了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提高了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改善了初产妇母乳喂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