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淮北地区流民问题研究(1840-1937)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wwwbushi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民是历史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近代,淮北地区自然灾害频仍,社会环境恶劣,流民现象极为突出。目前,学界对淮北地区流民现象尚缺乏专门系统的探讨,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原因方面,对于规模、流向及影响方面还比较薄弱,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也基本尚未展开。因此,本文以淮北地区流民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淮北流民形成因素、规模、流向、社会影响进行系统探讨,形成自己的一些认识。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近代淮北地区流民产生的原因。结合绪论部分对淮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本文认为淮北地区容易致灾的地理环境和黄河长期泛淮的影响导致了淮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的频发,成为引发淮北流民的主要原因,而自然灾害影响之下社会环境的恶劣,如人口压力、匪患突出及苛捐严重等因素亦是造成流民现象严重的推力。二、近代淮北流民的规模及性别年龄结构特征。利用文献记载和对民国时期农民离村调查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笔者发现淮北灾后流民的规模非常严重,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决定了历次流民规模的大小不等。在性別和年龄结构方面,淮北流民呈现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的特征,其原因在于流民自身条件的限制和社会需求选择。三、近代淮北流民的流向和特点。借助近代报刊杂志的记载及其他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地域流向上淮北流民体现了区域流向上较强的选择性,江南和周边就近省区是主要流动区域。在职业流向上,主要集中在做工、乞讨、充当兵匪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其空间、时间上的流动特点和成因。四、流民对地方社会变迁的影响。本部分结合流民的性别、年龄结构特征和流向,探讨流民对流出地经济、地区形象、家乡环境、人口素质及对流入地工商业、农业发展及社会治安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认为对流出地不利影响是主要的,但对流入地近代化有客观推动作用。五、结语。通过对近代淮北流民问题的研究,笔者认为环境、流民现象与地方社会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淮北流民现象的发生是当地特殊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产物,从应对环境挑战的角度,选择背井离乡是一种生存选择,但从地方社会发展的角度,不利于地方社会发展,不宜长期采用。
其他文献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煤矿露天开采造成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及生物多样性丧失,但目前尚未形成基于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土地复垦技术体系。为加
本论文基于我个人所采集到的卫拉特蒙古语词语资料,统计该词汇中的特殊词语,旨在说明卫拉特蒙古语词语中的特定词语的特征和作用。本论文由导语、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
“好不AP”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构式。很多语言学家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构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好不AP”构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可以表达两个完全相反的含义,一
目的探讨哺乳期护理人员自身母乳缺乏现状及职业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2月~2011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105例哺乳期的护理人员母乳缺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哺乳期护理人员自身
2017年12月19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精神,介绍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
海洋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海洋是重要的资源宝库,也是重要的全球通道。丰富的资源贮藏和便利的全球通道,吸引世界各国加大了对海洋
<正>汾阳市海洪初级中学组建于2001年9月,位于汾阳市城内海洪区,因千年名胜古迹海洪塔而得名。校内有教学大楼、办公大楼、实验大楼等主要建筑;实验室、图书室、电脑室、语音
会议
校企共同体产业学院是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型办学实体,其培养产权具有不完全性,且是推进建设的关键所在。需要充分发挥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的主导作用,建立"契约"和"非契约"混合实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体系的不合理、不完善和不科学;实行形成性评价是改进现存评价体系、克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考试制度的负面效应的一个有效措施。
20世纪90年代迅速兴起的互联网浪潮对现代政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双重效应。一方面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催生了电子政务、扩大了政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