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类色素半抗原与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用色素由于能改善食品的色调与色泽,成为食品生产业广泛应用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较多的是合成食用色素,且多数为偶氮类色素。研究表明偶氮类色素代谢物会诱导人体的病变,有潜在的致癌性。近年来偶氮类色素在食品中的违规使用已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   目前采用的仪器检测法准确度高、检出限低,但需要专人操作、要求高、成本高、费时长。而酶联免疫检测(ELISA)法是一种灵敏度高、快速、操作简便、低成本的检测方法,极具应用前景。目前只有少数自身含有活性基团的偶氮类色素建立了ELISA法,如何将其广泛应用于偶氮类色素的检测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ELISA法的关键是合成优秀的半抗原及相关抗体。本论文通过实验探索,建立了磺酰氯法及酚羟基的酰化法合成偶氮类色素半抗原的方法。采用磺酰氯法合成了5个日落黄半抗原18、21(a-c)、24,5个诱惑红半抗原29、32(a-c)、35。首次研究了偶氮类色素与不同取代的苯甲酰氯的酰化反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偶氮类色素半抗原通用的制备方法,即酰化法。采用酰化法分别合成了偶氮类色素苏丹红Ⅰ半抗原60a、酸性橙Ⅱ半抗原60b,栀子黄半抗原60c,日落黄半抗原60d,诱惑红半抗原60e。为相关ELISA法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合成的51个新化合物均通过1H NMR,HRMS验证,部分化合物测定了其13C NMR。另外用X-光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47c的晶体结构。  
其他文献
西狭颂风景区位于甘肃陇南市成县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西峡颂》刻在一栋独立的山峰的下山腰处。笔者猜想,当时书丹的人选择这个地方是将整个山峰作为一张纸来
本研究包括两部分内容:⑴agelastatinA属于吡咯-咪唑类海洋生物碱。它不仅结构新颖,而且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因此,该天然产物一经问世就吸引了众多合成化学家的兴趣。迄今为止,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作为一种痕量元素分析的强有力工具,具有分析速度快、检出限极低、线性范围宽、多元素同时检测等其他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已在地质领域
Tetramic acid(2,4-吡咯烷二酮)广泛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结构中,早在二十世纪初就为人们所熟知。植物毒性研究显示:该类天然产物不仅对光合自养型生物如蓝藻、绿藻等表现出植物毒
β-芳基丙烯酰胺类化合物不仅作为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一些具有药物作用的植物和食物中都发现含有β-芳基丙烯酰胺类化合物,在最近新药开发研究中β-芳基丙烯
转肽酶A(Sortase A,SrtA)是一种膜结合的半胱氨酸转肽酶,能够催化含有Leu-Pro-X-Thr-Gly(LPXTG,X是任意氨基酸)基序的表面蛋白毒性因子共价附着在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上,在病原菌感染宿主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SrtA基因的缺失或突变能够导致病原菌毒性减少,使其感染能力明显下降。SrtA成为
学位
本文对PhIO促进的胺化反应及Koser试剂在氧化脱氢反应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亚碘酰苯(PhIO)配合催化量的高氯酸锌[Zn(ClO4)2·6H2O],在室温条件下能够高效地将β-二羰基化合物
金属有机骨架(MOF)是由金属无机内核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作用而自组装形成的超分子微孔网络结构,是一种新型多孔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可调节的孔径与功能、结构多样性以及较
具有适宜玻璃化温度与交联网络结构的偶氮液晶聚合物在光致形变材料及表面起伏光栅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简便易行地制备此类交联液晶聚合物的新方法是目前该领域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