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ufe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学研究的重大主题之一是“收入分配”或者“不平等”,而不平等研究的重要内容是“要素收入分配”,即国民收入如何在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配。劳动收入份额,即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衡量要素收入分配的关键指标。经典研究对历史数据的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发现,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出“恒定性”特征,即劳动收入份额不会呈现任何的趋势性变化,这一特征被总结为“卡尔多特征事实”之一,并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基石。然而,近期研究发现,自1980年代起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而中国的下降最为明显。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趋势,不仅挑战了劳动收入份额恒定性这一传统认识,还可能通过提高收入不平等等方式制约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是否具有特定规律,并分析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或者是探讨改善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可行政策措施。劳动收入份额出现变动,或者是由特定的规律决定,或者是受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其变动是否具有特定规律,是诸多讨论的重要起点。实证分析需要以可靠的数据为基础,而中国各省的统计口径调整并不一致,并且国民核算体系中的劳动者报酬并非完整的劳动收入。按照完整一致原则,本文重新核算了中国省级劳动收入数据,数据显示是否使用定义完整并具有时间可比性与空间可比性的数据,会影响到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的判断,并且处于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其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特征可能完全不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不具有显著影响,即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并不具有特定规律,与经典研究一致。与之不同的是,当使用原始数据时,劳动收入份额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呈现U型规律变动,与近期研究一致。因此,统计核算的可靠性,会严重影响到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是否具有规律性的判断。与经典研究相比,近期研究考虑了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而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当中,因此我们亦构建了能够刻画经济结构转型特征的一般均衡模型。理论分析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份额的影响,取决于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的相对劳动密集程度,以及农业产品与非农产品消费替代弹性两组参数,劳动份额或者为常数,或者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单调变化,其变动方向由上述两组参数共同决定。因此,本文的第一个实证发现,是一般均衡模型推论的一个特例。在明确了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并非由特定的规律所造成以后,本文进一步思考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我们观察到,自198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开始了“私有化”进程,而自1996年起,中国也开始了以“抓大放小”为策略的国企改革,之后国有经济比重不断下降,与近期研究观察到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刚好同步发生,那么国有经济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是否存在特定关系呢?基于2004年经济普查原始数据,本文构建了以地区和行业双维度为观测单位的“单元”,实证研究发现,国有经济比重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分别在地区维度和行业维度考察了国有经济比重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二者的关系并不稳健,与现有研究的发现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地区间的行业差异较大,在单维度层面进行数据汇总,可能失去了大量有用信息。本文继而思考国有经济如何影响到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由于劳动收入份额是人均劳动者报酬和人均劳动产出的比值,因此考察国有经济比重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可以转化为分别考察国有经济比重对人均劳动者报酬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由于国有企业雇佣工人的受教育程度高于非国有企业,并且相同受教育程度的工人在不同类型企业的工作时间差异较大,即劳动力投入的异质性较大,因此本文将经济普查数据与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链接,以此对劳动投入进行人力资本和工作时间调整。实证分析发现,当调整工作时间以后,国有经济比重对人均劳动者报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劳动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国有经济可以通过“收入效应”改善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但是不存在“生产率效应”。与之不同的是,当使用工人数量衡量劳动投入时,国有经济比重将显著提高人均劳动者报酬,并显著降低劳动生产率,即国有经济通过“收入效应”与“生产率效应”同时影响到要素收入分配。国有经济支付的劳动者报酬更高,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工人的议价能力更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劳资议价通过工会进行,工会代表工人的利益。在中国也广泛存在工会,并且中国的劳资保护政策实质上是一套以工会为平台的体系,那么工会会影响到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吗?本文首先在McDonald和Solow(1981)的工资议价模型基础上,导出了工人议价能力与劳动份额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均衡条件下,工会赋予工人的议价能力越强,则劳动份额越高。本文进而基于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和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工会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工会将显著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其背后的逻辑是工会将显著提高工人的福利收入,进而提高工人的人均劳动者报酬,这导致工会通过“收入效应”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与此同时,工会将显著降低工人的工作时间,进而降低劳动生产率,这导致工会又通过“生产率效应”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无论是使用全样本还是私企企业样本进行分析,也无论是在企业层面还是单元层面展开探讨,前述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本文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揭示,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并不具有特定规律,与经典研究一致,因此不能寄希望于要素收入分配格局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自动改善。我们发现国有经济比重下降,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显著下降,并且国有经济并未表现出低劳动生产率,这有利于更为全面客观地认识国有经济在效率与公平方面的作用。最后,我们发现中国工会具有提振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认识中国工会的作用,也说明通过强化工会的职能,可能是改善中国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为了从整体水平进一步阐明内皮素在高血压心肌肥厚中,本研究以同龄京都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观察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发生前和发生后不同周龄血浆和左以组织局部内皮素水平及左
根据氩气在医疗工艺上的用途及其使用特点,阐述氩气不作为医用气体通过管道系统进行集中输送与管理的原因。
长江日报 根据武汉市打造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构想,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服务质量优、技术水平高、就医环境好、辐射能力强的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并逐步建成全国性医疗卫生服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动脉外膜炎细胞浸润能通过各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协同其他多种因素引发中间许多复杂的信号传导过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结合意境的基本概念,表述了意境与氛围的差异,并且针对中式园林意境的创造方式以及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以及对其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沥青路面已在新建路面中被广泛应用,而由于受到渠化交通的显著影响、车流量的快速增长以及运营时间的不断累积,导致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大幅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