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沅(1768-1855),字止唐,四川双流人,世称槐轩先生,其学为槐轩之学,其身后形成了以其为宗的槐轩学派。刘沅一生讲学治学,以儒学元典精神为根本,尽除门户之见,融道入儒,会通禅佛。刘沅之孙刘咸忻先生总结认为,刘沅之为学“总于辨先天与后天”,且“明先天而略于后天”。先后天之说是刘沅学术思想中一条重要的主线,本文即是围绕此条主线来研究和表述刘沅的易学思想的。除绪论部分介绍刘沅的生平著作以及刘沅易学思想研究情况外,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刘沅的先后天之说,主要从先天与后天的名义,先天与后天之间的差别及其意义的角度展开论述。在刘沅那里,先天后天之义会因所指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既有关于天道的,又有关于人道的,但总归是未生以前为先天,既生以后为后天;而这种先天与后天的分判,不仅是对宇宙万物生发的逻辑上的梳理,而且是在标立一种境界上的差别,而其时间上先后的意味大概是可以忽略的。第二章《易》本太极理气的思想,刘沅以太极理气为天地万物的先天道体,而阴阳即是太极之体也,此为先天也;太极理气流行亦即阴阳之气消长进退,遂有四象五行八卦,以至于万物,此为后天也。第三章易卦的先后天之蕴,刘沅认为无论是伏羲八卦还是文王八卦,二者皆是兼蕴先天太极理气之义与后天理气流行之义的;刘沅又从乾坤坎离四卦的角度阐述性理之粹,他主张乾坤为先天,坎离为后天,并藉此四卦阴阳纯杂之不同,以明先天后天性情理气之不同。第四章由后天返先天的旨趣分析,刘沅在对诸多问题进行了先天与后天的分判析别之后;往往最终会落脚到生命境界的修为与提升上面,即刘沅所说的由后天返先天,或说尽人合天。此种旨趣体现在其易学思想中则是有取坎填离以返先天一说,及修养功夫论;体现在其学术风格上则是他主张惟性为真,倾向于从先天性理的角度审视问题,故其为学能尽除门户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