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基于融资约束、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y5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同时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各地正加快推进区域内产业集聚的形成及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发展特色的产业集群,为当地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无论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与提升还是综合国力的壮大都离不开制造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产业集聚在制造业结构调整及升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相比于其他行业,制造业由于专业化分工程度较强、产业链较长,因此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更倾向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集聚区域内的企业凭借地理优势及较高产业关联度,能够有效促进企业间的沟通合作、资源信息共享,实现集聚区域内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和计量分析法,对产业集聚、融资约束、研发投入和企业成长四者的关系及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本文的绪言部分,该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现有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分类梳理,发现现有研究文献局限于对它们两两关系的研究,未能将四者置于同一的分析体系。此外,对本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构及可能存在的创新点进行阐述。第二章为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该章包括产业集聚对融资约束、研发投入两者的影响机制及这两个中介变量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基于此建立"产业集聚-融资约束、研发创新-企业成长"的理论体系。第三章为实证研究部分,该章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上市企业2015-2019年间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产业集聚对企业成长的基准回归分析,并引入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这两个中介变量以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而检验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在产业集聚影响企业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中介效应。此外,本文进一步探讨所有制、行业不同对该影响的异质性,分析产业集聚对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非制造业企业产生的不同影响。最后,通过更换融资约束、研发投入的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第四章: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首先,该章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结果对上述研究结论进行总结性阐述。此外,该章从产业聚集、融资约束、研发投入三个角度就如何促进企业成长提出科学有效的政策建议。最后,总结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研究展望。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普遍存在集聚现象。尽管长三角地区各地级市制造业的集聚水平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整体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长三角地区区域内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企业成长。第三,从中介作用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产业集聚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进而促进了企业成长。其背后的逻辑在于,较高的产业集聚水平更有助于促进信贷资源、创新资源集聚到本区域内,进而缓解区域内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在更换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变量指标后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以上结论同样成立,这说明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在产业集聚促进企业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中介效应存在良好的稳健性。第四,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产业集聚能够更好地为非国有企业成长发挥促进作用,其逻辑在于区域内产业集聚形成的外部性并不能够通过市场化机制对国有企业产生显著影响;产业集聚能够更好地对制造业企业成长发挥促进作用,其逻辑在于集聚区域内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实现区域内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能够更加有效地缓解制造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
其他文献
反转效应作为经典的金融异象,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反转效应相关的实证研究也层出不穷。鉴于国内学者对于反转效应存在性的判断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以最新、且时间跨度较长的个股月度收益率数据为样本,进一步研究A股反转效应的相关问题。为了探究A股市场是否存在时间序列反转效应和横截面反转效应,并对二者进行绩效比较,本文选取了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沪深300成分股的月度收益率数据,检验两种策略下
学位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对能源的节约,这就要求所有行业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利用节能技术。现如今,各个行业都在利用绿色能源技术进行节能。由于现阶段需要大量资源,建筑电气设计也需要应用绿色节能技术。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建筑电气设计在不断飞速发展,但仍存在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增加等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造成了制约和影响,致使建筑方面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节能绿色技术已被应
期刊
如何优化经济结构?这是众多学者关心和热议的课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金融业,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上升,负债提高,杠杆率攀升,这也是所谓的企业金融化问题。经济增长目标作为政府经济治理的重要工具之一,不仅在宏观层面影响区域发展,其在微观层面上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这一宏观计划背景下研究企业资产配置问题,有利于帮助我们理解政府层面的计划目标如何对区域内的个体产生影响
学位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面对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我们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新格局。新发展格局有着新的发展基础、发展任务和发展环境,更是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国民经济循环仍存在一
学位
近年来,我国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整体科技创新水平已得到明显提升,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企业研发是我国实现自主创新的发展目标以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我国需要充分激发微观经济主体的研发潜力。企业的研发活动对于各种资源的消耗大,又兼具周期长、风险大、回报慢的特点,内部资金难以满足其需求,往往需要通过外部债务融资来满足其资金需求。然而,由于我国金融发展起步较晚,融资机制尚未健全,信
学位
创业板自2009年开板便吸引了多方关注,而创业板注册制的推出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吸引了众多关注。随着资本市场的愈发成熟,创业板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取得了越来越多醒目的成就,但依旧逃避不开其存在的问题。在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影响下,创业板也存在着部分交易者缺乏投资和金融知识与相关技巧,非理性交易行为较为明显。同时信息披露不够透明,监管措施不够完善,也导致投资者信心大幅受挫。同时投资者过度反应的效
学位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动力源泉。由于商业银行是我国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当中小企业面临较为严重的信贷融资约束时,会导致中小企业投资不足,制约了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约束问题已经成为了党和政府和各金融市场主体的工作重点之一。迅猛发展的金融科技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创造了新的解决路径。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要进一步增强金融体系运用科
学位
2021年,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百年奋斗目标,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然而国内收入差距始终居高不下,过高的收入容易引发社会动荡,降低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与参与感。同时,党和人民对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的热切期望也使降低收入差距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状况进行全面研究,分城乡揭示我国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分项收入和各影响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
学位
目前我国高铁的发展格局已经逐渐从“四纵四横”阶段到了“八纵八横”阶段,高速网络的不断完善改变了我国交通运输的格局,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往来的通行时间,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密切。并且,高铁作为近些年来发展迅速且较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层面的发展带来了较为积极的正向影响,通过加强了沿线地区城市的交流联系进而促进了一些区域的经济发展。除了对于区域宏观层面的作用,作为微观经济活动的
学位
自套利定价理论(Ross,1976)及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Fama等,1993)以来,金融学界提出了非常多的因子模型,在这之中有定价因子也有非定价因子。Clarke在最近的研究中开发出一种方法,可以将定价因子与非定价因子隔离开来,从而在股票回报率中寻找到共同的定价因子;如此得到的因子模型在美国股票市场可以比肩甚至超过其他前沿因子模型的表现(Clarke,2022)。中国股市经过30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