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的社会身份认同及对合作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x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流动儿童已成为城市中一个庞大且不能忽视的群体。流动儿童的社会身份认同是预测流动儿童社会行为及城市人群体关系的重要指标。合作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个体社会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索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的现状及其与合作行为的关系,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一选用自雷鹏2012年编制而成的《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问卷》和刘欣2013年编制而成的《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认同问卷》,以上海市3所学校4-8年级6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406人,女生286人),探讨了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的现状。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在身份评估、价值认可、情感归属和行为趋同方面,年级主效应显著,存在明显差异;流动儿童在价值认可方面性别差异显著;流动儿童在身份适应上存在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2)父母文化程度对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有影响,即父母文化程度越高的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水平越高。研究二采用经典实验范式——模拟投资实验,并通过被试间设计测查流动儿童身份认同与内群外群合作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社会身份认同总水平、身份评估水平和行为趋同水平越高,其合作水平越高。(2)流动儿童在与内群体、外群体进行合作时,合作水平无显著差异。研究三抽取了4-8年级中36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205人;女生141人),选用Alberto Voci编制国内学者刘华2008年翻译的信任量表。同时利用经典实验范式——模拟投资实验,探讨了社会身份认同水平、群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身份评估、身份适应和行为趋同与群际信任呈显著正相关。(2)合作行为与群际信任呈显著正相关(3)群际信任在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和合作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其他文献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预测方法。将灰色Verhulst-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和灰色GM(1,1)-马尔可夫预测模型按照残差方程加权组合来预测事物中长期发展趋势;并以国外发达国家高速公路
目前国内许多电机生产小企业,在加工电机电枢硅钢片(冲片)过程中依然在使用传统的脚踩式大飞轮冲床,这种冲床的冲剪方式是在硅钢片被冲下后,用手操作一个长度为200~250mm的拨片把冲
国际上许多机构和国家都用汇率指数来表示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总水平,用于评估一国的汇率水平、衡量货币稳定性等。这些汇率指数都采用了传统的指数编制方法,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误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电影叙事学研究已经30余年,从前期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结构主义电影叙事学研究,到近几年开始关注"叙事与伦理"关系的电影叙事伦理研究,中国电影叙事学
知识流程外包近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关于其具体运营问题却很少关注。通过强调知识结果的不易测量性,指出知识流程外包利用传统的外包契约将导致较低的外包绩效。通过从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