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流动儿童已成为城市中一个庞大且不能忽视的群体。流动儿童的社会身份认同是预测流动儿童社会行为及城市人群体关系的重要指标。合作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个体社会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索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的现状及其与合作行为的关系,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一选用自雷鹏2012年编制而成的《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问卷》和刘欣2013年编制而成的《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认同问卷》,以上海市3所学校4-8年级6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406人,女生286人),探讨了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的现状。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在身份评估、价值认可、情感归属和行为趋同方面,年级主效应显著,存在明显差异;流动儿童在价值认可方面性别差异显著;流动儿童在身份适应上存在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2)父母文化程度对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有影响,即父母文化程度越高的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水平越高。研究二采用经典实验范式——模拟投资实验,并通过被试间设计测查流动儿童身份认同与内群外群合作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社会身份认同总水平、身份评估水平和行为趋同水平越高,其合作水平越高。(2)流动儿童在与内群体、外群体进行合作时,合作水平无显著差异。研究三抽取了4-8年级中36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205人;女生141人),选用Alberto Voci编制国内学者刘华2008年翻译的信任量表。同时利用经典实验范式——模拟投资实验,探讨了社会身份认同水平、群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身份评估、身份适应和行为趋同与群际信任呈显著正相关。(2)合作行为与群际信任呈显著正相关(3)群际信任在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和合作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