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氮化镓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HEMT)具有传统硅基器件难以企及的高击穿电压、高功率密度及低开关损耗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由于受Al GaN/GaN极化效应的影响,常规的GaN HEMT器件大多为天然的耗尽型器件,这限制了其在超高速数字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同时提高了电路设计的复杂性和生产成本,因此增强型GaN HEMT器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化镓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HEMT)具有传统硅基器件难以企及的高击穿电压、高功率密度及低开关损耗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由于受Al GaN/GaN极化效应的影响,常规的GaN HEMT器件大多为天然的耗尽型器件,这限制了其在超高速数字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同时提高了电路设计的复杂性和生产成本,因此增强型GaN HEMT器件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增强型GaN HEMT器件在性能、效率、能耗、尺寸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但仍存在制备工艺复杂、器件可靠性差等问题,制约了GaN功率器件的进一步推广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增强型GaN HEMT器件开展了从外延生长、器件制备到可靠性分析的系统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设计了GaN/AlN超晶格结构势垒层,并利用MOCVD脉冲法实现了高质量的高铝组分势垒层生长。研究结果表明,GaN/AlN超晶格结构对势垒层中的应力和缺陷具有调控作用,同时能够避免合金散射对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因此超晶格HEMT外延薄膜的材料质量和电学性能均优于同等Al组分下的传统HEMT外延薄膜。而当超晶格势垒层中的Al组分提高至50%时,材料仍保持良好的结晶质量和表面形貌,位错总密度仅为6.8×10~8 cm-2。与此同时,得益于其高铝组分,超晶格势垒层异质结的方块电阻低至270Ω/sq,所制备HEMT器件的输出电流比传统合金势垒层器件的提高了113%,为后续增强型器件的制备提供了材料基础。然后,基于超晶格结构特有的增强掺杂特性,在所生长的GaN/AlN超晶格外延薄膜上设计并制备了新型的Mg掺杂超晶格增强型GaN HEMT器件。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超晶格结构对固体热扩散同样具有增强掺杂作用,能够有效提高Mg掺杂的效率,促进了栅下势垒层中p-GaN/AlN的形成,使Al组分为25%的超晶格器件实现了常关特性。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高铝组分的GaN/AlN超晶格势垒层,受主掺杂难度更大,超晶格结构的增强掺杂作用有限。为此,提出利用ICP对栅下区域进行轻微刻蚀,通过增大受主接触面积及人为引入缺陷来提高Mg的扩散效率,从而在高铝组分超晶格势垒层上实现了阈值电压为0.51 V,输出电流密度为300 m A/mm@VG=3 V以及阈值电压0.72 V,输出电流密度为347 m A/mm@VG=3 V的增强型器件,并有效避免了常规p型栅器件刻蚀精度要求高、掺杂困难等技术难题。最后,对所制备的Mg掺杂超晶格增强型器件进行高场可靠性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可靠性提升方案。分析认为在开态恒定应力下,材料的固有陷阱及器件制备过程中引入的缺陷会俘获高能热电子并耗尽导电沟道,造成器件性能的退化。但由于GaN/AlN的导带差较大,提高了2DEG的限域性,因此器件在开态应力下的可靠性得到了改善,器件的输出电流最大退化量仅为4.7%。而在关态恒定应力下,GaN/AlN超晶格结构的应力调控作用能够提高高铝组分势垒层承受逆压电效应的能力,但栅下的Mg离子在栅漏间的强电场中会带来阈值电压不稳定的问题。综上,本文提出了基于GaN/AlN超晶格结构的增强型GaN HEMT器件,在改善材料质量和载流子运输特性的同时,通过简单高效的Mg掺杂法实现了常关特性。本论文为增强型器件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对GaN基材料和器件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Particle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简写为PAMCs)是一种轻质结构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刚度比强度、高导热导电性和尺寸稳定性等优良的综合性能,在交通运输、电子封装和航空航天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包含多孔预制体制备和铝液浸渗两个步骤的真空压力铝液浸渗法是制备PAMCs的主要方法之一。预制体孔隙特征对铝液浸渗与PAM
由于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造成了能源危机和一系列环境污染的问题,氢能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众多产氢的方法中,电催化分解水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方法,因为反应产物纯度高且过程无污染。电催化分解水由析氢反应(HER)和产氧反应(OER)组成。相比HER,OER的反应动力学缓慢限制了整个电解水技术的发展。目前,氧化铱(Ir O2)和氧化钌(Ru O2)是常用的商业OER催化剂,但低丰度和高成本使它们无法广泛应
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是一种建立在大脑和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通道,人们可以通过它实现没有神经和肌肉参与的“意念”控制。BCI在医疗助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患有肢体残疾或其它功能障碍的病人通过BCI可以与外界进行交流,其生活水平和自理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混合BCI是将一个脑电信号和另外一个(或多个)脑电信号(或非脑电信号)作为控制信号源的BCI,研究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储备的日益减少与工业污染,人类一直在寻找可替代的新能源以满足日益骤增的能源需求。锂离子电池作为当代新能源研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针对其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研究数不胜数,使得电池的比容量、功率、充放电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等得到大幅提升。隔膜在锂离子电池内部起到隔离正、负极以及提供离子传输微通道的作用,所以其结构与强度对电池的安全性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弥补商用电池隔膜亲
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具有显著的甜味改良作用,2000年被我国批准纳入GB2760中,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应用于月饼、糖果、冰淇淋、果酱、馅料等生产过程,在美国、巴西、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使用。本文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内容,通过对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进行分子改性,以探究其分子结构与甜味改良的构效关系,寻求更多具有高效甜味改良作用、成本低廉且没有不良异味的甜味改良物质应用于生产
镍钴锰三元层状材料由于能量密度高、成本较低且绿色环保,被认为是动力电池领域极具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但是由于镍钴锰三元层状材料具有热稳定性较差、阳离子混排程度高、表层结构不稳定和过高的表面碱含量等缺点,导致其循环性能差、安全性能不高等诸多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在动力电池领域中的商业化应用进程。大量研究表明镍钴锰三元层状材料的诸多问题均起源于材料/电解质界面,或者以某种方式破坏了该界面的稳定性。为了解决上
无人驾驶技术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推动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提高城市服务质量和交通运输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无人驾驶清洁车辆作为城市服务类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路径规划与轨迹跟踪控制技术,对提高车辆日常运行过程中的作业效率、保障行驶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以无人驾驶清洁车辆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在结构化的园区环境中进行全覆盖路径规划与轨迹跟踪控制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内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阵列将整个阵列分为发射阵列与接收阵列,利用主动探测特有的收发机制,虚拟出了远超真实阵元数目的求和协同阵列(Sum co-array)。相比传统均匀阵列,MIMO阵列虚拟出的求和协同阵列在同等阵元数目的情况下无论是在阵列的连续孔径还是阵列自由度上都有巨大的优势。结合波达方向估计(Direction-of-Arriv
螺纹连接因其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拆装方便等优点,已经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建筑、医疗等行业中。在一些安全领域中,一旦出现螺纹连接的松、脱、掉、裂等问题,造成的结果将会是灾难性的。在许多工业应用中,螺纹连接松动造成的设备失效、密封泄漏、环境噪音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人们。螺纹连接在振动、冲击的条件下容易产生连接失效现象,造成松动的振动激励类型有轴向和横向,但主要是横向振动引起的。因此,
场景文本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任务,包括水平文本检测和曲线文本检测等。基于深度学习的场景文本检测方法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但它们的训练十分依赖大规模的标注数据。由于实际工程中标注数据的成本预算是有限的,所以研究减少数据标注量同时保证模型性能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增量学习和主动学习方法,针对场景文本检测任务设计了一个增量-主动学习框架,并分别在基于回归和基于分割的文本检测方法上验证了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