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是著名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作为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第一部成功表现了回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与各界文人的推崇,还获得了包括茅盾文学奖在内的多个重要奖项,具有独特的文学地位和审美价值。该小说叙事特点堪称一大特色,新奇独特的叙事结构,富有极强跳跃性的叙事时间和空间都为作品的成功做出了极大贡献。不过,尽管1987年我国跨文化传播系列书籍-《熊猫丛书》中收录了此作品的英文译本,然而在英语世界译本并未受到与原著相似的关注,其中原因复杂。本文仅从叙事学的角度探讨其中缘由,尝试检验其英文译本是否再现了原著独具匠心的叙事技巧以及其叙事功能是否得到了再现。叙事学理论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法国,经历了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两个阶段,而叙事学在中国的研究更是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和西方主要理论来源。本文基于叙事学的有关理论分别从叙事学的几个角度,如人物塑造、叙事意象、叙事结构等角度结合分析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探究原著的叙事技巧在译文中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叙事功能的变换。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此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及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之前有关其英文译本的研究状况以及叙事学应用于翻译研究的相关历程。第三章是论文的理论框架部分,主要讲解了叙事学的发展历史以及与本文相关的叙事理论概念。第四章是有关原著作者及译本的产生背景的简单描述。第五章是论文的中心部分,分别从叙事意象,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等角度对译本进行分析研究,考查译文的叙事特点改变是否导致了叙事功能的转变。第六章是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本文通过研究最终发现,相较于原文本,译本中的叙事功能发生较大改变,并对译文在国外的接受产生了消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