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建设用地扩张特征与规划管控成效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az2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城市、特大城市作为城市体系中人口规模增长和建设空间扩张最快的区域,大量生态和农业空间被侵占,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带来较大的难度。虽然我国各类空间规划对建设用地扩张的规模、速度实施了管控,但规划之间的不协调以及缺乏弹性等问题,也导致管控出现失灵的现象,尤其是在特大城市,难以遏制其建设空间外延扩张的趋势。本文以江苏省首个特大城市南京市为例,在评价2000年以来南京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演化特征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建设用地扩张与各类空间规划的关系及其管控效果,并针对性提出调控对策,形成结论如下:(1)从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演变特征来看,21世纪以来南京市建设用地扩张呈现由快速扩张到逐渐趋缓的特征。2012年后城市主城用地逐渐饱和,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强度逐渐放缓。“一主三副”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使仙林、东山、江北成为新的城市增长极,建设用地扩张强度高于其他区域。总体上城市土地增长类型多以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为主,不同地区城市增长类型出现明显的差异性。从空间扩张形态来看,南京城市重心经历了向东、向南、再向北的动态迁移轨迹,城市景观集聚度上升,城市空间形状趋于规整。(2)从各类空间规划管控效果来看,南京市各类空间规划对建设用地扩张规模和布局均起到有效管控作用,但由于规划之间在规模布局、实施期限等方面上存在冲突,仍然有一小部分新增建设用地不符合空间规划管控要求。通过进一步剖析典型新增建设用地地块不合规的原因,从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定期开展规划实施评估等方面提出建议。(3)从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来看,政府和市场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府提供制度支持、政策引导以及规划管控,而市场则运用资本投入、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参与其中,两者的“双轮”驱动共同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增长与更新。城市空间增长不仅受政府、市场主体影响,还受企业、公民等利益主体驱动,因此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资源配置、公众参与管理,外加技术手段辅助,构建城市空间增长的动态监管体系,推动城市精明增长。受限于遥感影像数据的精度及缺乏1996-2008年的空间规划数据库,故本文以2009年以来的变更调查数据作为管控成效分析的基础数据源,未来可进一步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进行规划管控成效研究,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其他文献
<正>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近些年来,音乐专业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我国高校音乐课程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随着社会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高校对专业和课程设置也在做
会议
多巴胺是脑内一类重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能系统与神经精神性疾病密切相关,其中的多巴胺D3受体属于多巴胺D2类受体亚型,主要存在于中脑边缘系统中,对多巴胺的合成及其神经元的
近期,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家相继发生重大森林火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人员伤亡严重,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近期国外森林火灾情况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不同温度下发生相间和单相短路故障对永磁电机的暂态失磁影响,研究不同类型失磁电机的空载反电势和磁链波形及其各次谐波的变化规律,并对两类失磁电机带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