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血清丙二醛(Serum malondialdehyde)水平是否与高原地区(Plateau area)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的近期预后相关,从而深入了解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的相关机制,以指导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对收治入院的脑外伤病人行Glasgow评分,选取Glasgow≤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入院第1、3、7、15天的静脉血进行离心,离心后取血清进行冷冻保存,待病例收集完毕后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缩合法对血清中MDA水平进行检测。对住院治疗和治疗后出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确定终点事件(死亡)是否发生。根据死亡事件的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存活组和死亡组。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有无差别。结果:在两组sTBI患者中,入院第1天测量的血清MDA的数值分别为存活组(3.5175±1.0087)、死亡组(3.6802±1.1668),两组血清MDA结果的比较未出现显著的差别(P>0.05)。入院第3天测量的两组血清MDA的数值分别为存活组(3.8963±1.1172)、死亡组(5.1938±2.0699),两组血清MDA结果的比较也未出现显著的差别(P>0.05)。但在入院第7天的时候,测量的两组患者血清MDA数值分别为存活组(3.1641±1.0163),死亡组(5.3420±1.5840),死亡组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在入院第15天之前已经全部病故,未收集到第15天的静脉血。在各组之内的横向比较中,死亡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入院第3天高于第1天,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但第7天和第3天进行比较,未出现明显差别。存活组的横向比较中,对入院第1、3、7天血清MDA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均未出现明显差别(P>0.05),但在第1天和第15天之间,以及第3天和第15天之间血清MDA水平的比较中,出现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高原地区sTBI患者入院第1、3天血清MDA水平与其近期(3个月)死亡无相关性。但入院第7天血清MDA水平与其近期(3个月)死亡具有相关性,血清MDA水平越高,患者的死亡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