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酸铋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光电水分解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m102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电化学分解水产氢已经被认为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燃料最理想的途径之一,并且引起了广泛的科学和技术兴趣。因此,为了构建一个合理的光电化学器件,需要寻找高效、具有充足光吸收、有效的电荷分离和高的表面活性的光电阳极材料。在各种半导体材料中,钒酸铋由于具有较小的带隙能量(2.4 eV),良好的带边位置以及较低的起始电位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用于光电化学分解水的n型光电阳极材料。然而,由于BiVO4较弱的电荷分离和转移,严峻的表面复合,以及缓慢的水氧化动力学,使得BiVO4的光电流密度远远低于其理论值(7.5 mA cm-2,模拟太阳光(AM 1.5G)。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围绕BiVO4为基底的光电阳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本论文开展了如下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1)采用一种简单旋涂的方法制备了MIL-53(Fe)-2%Mo:BiVO4的复合光电催化材料。该体系中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53(Fe)作为空穴转移助催化剂,有效地改善了2%Mo:BiVO4的光电性能。在模拟太阳光(AM 1.5G,100 mW cm-2)下,其光电流密度可达2.2 mA cm-2,并且在铂电极上得到了较高的产氢性能。这是由于MIL-53(Fe)能够显著提高载流子的密度以及有助于电子-空穴的分离。这项工作为之后构建更加有效的光电转化催化剂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方法,通过使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作为助催化剂进行合理的设计来实现光电化学水氧化。(2)通过一种简单溶液浸渍的方法在BiVO4光电阳极上制备了一个具有大量氧空位、超薄的β-FeOOH。在1.23VRHE、0.2M Na2SO4电解液和AM 1.5G下,该光电极展示了一个显著提升的光电流密度(4.3 mA cm-2),远远高于纯的BiVO4和传统电沉积制备的FeOOH修饰的BiVO4光电极材料。通过原位氧化和还原的方法能够合理地调控氧空位的多少,进而影响光电性能。并且最终证实在FeOOH助催化剂中,氧空位是提高该光电极光电性能的关键因素。这个发现将会为制备低成本、高效、稳定和含有缺陷的析氧助催化剂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针对陕西汉中南郑烟区的特点,开展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绿色防控体系的研究,从棚内繁蚜、大棚繁蜂、田间释放、大田农业推广等环节,对汉中南郑烟区高低海拔
现在,过渡金属硫化物是电极材料研究比较热门的一个方向。在众多过渡金属硫化物中,二硫化钼(MoS2)因其独特的S-Mo-S二维层状结构、较高的活性硫含量和较大的理论容量(670 m Ah/g
稻瘟病作为水稻的三大主要病害之一,每年给全球水稻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对于稻瘟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防治和选育抗病品种,然而,耐药菌系的产生及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多样性和易
刺葡萄是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一种优秀野生葡萄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优良的鲜食、酿酒特性及极强的抗性。进行刺葡萄种质资源抗性鉴定及抗病资源的选育,对葡萄抗性品种的培育、改良
有机磷农药残留是目前蔬菜中突出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蔬菜安全生产,如何控制有机磷农药残留、提高质量安全非常重要。已有研究表明,木霉可以促进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
流固耦合问题广泛地存在于多种工程实际中,如房屋桥梁工程、海洋工程、防风工程等。粘性流体流经非流线型柔性固体结构时,在固体结构后方形成周期性脱落的涡街,诱发产生周期
由于5GHz以下微波频段的资源越来越紧缺,毫米波频段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高频谱上大量的可用频谱资源能够满足下一代无线初始接入网络的高速率数据传输需求,而另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不仅是网络服务能力的提高,还有大量的频谱资源需求,因此,IMT-2020系统寻求在高频频段实现热点区域覆盖。现阶段,高频频段已部署了很多
本文是关于植物源杀螨剂甲氧香螨酯Scopoletin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实验种群亚致死效应的研究论文,包括甲氧香螨酯亚致死剂量对截形叶螨的生长发育、繁殖力和对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的发展,人脸特征点定位的应用越来越多,如刷脸解锁、视频特效互动、人脸3D动画重建等。但由于现实场景多变,人脸特征点定位这一任务仍没有得到完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