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民办教育政策演变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ih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将教育事业看做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使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前进。民办教育也是如此。在国家主导下,民办教育经历了从私立学校被接管和取缔,不允许社会力量进入教育事业到民办教育重新萌芽迅速发展再到积极支持、加强引导、依法管理、探索创新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国家针对民办教育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和管理颁布了很多的政策,并进行了相关立法。中央和地方政府也根据相关政策发布和施行了相关的实施条例以贯彻这些政策。
  教育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很大一部分由民办教育组成,本文认为,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决定了当时制定施行的民办教育政策,决定了这一时期民办教育状况,并对未来民办教育甚至整个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试图从我国建国以来民办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进程及路径依赖出发,对我国民办教育政策变迁进行主要政策内容的梳理,根据政策内容集体特点进行历史阶段的划分,总结出某一时期我国民办教育政策的特征,并结合当时政策推行的效果得出这一时期民办教育的发展状况,同时本文也将试图引入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总结出我国民办教育政策制定的总体发展特征和规律,并结合当下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现现状,最终总结对我国民办教育未来政策层面上发展的走向、趋势。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阐述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并指出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关于民办教育,中外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不同的名词和概念,比如私学、私塾、书院等古代私学教育载体,到现在的民办学校、公办学校、民办学历教育机构、民办非学历教育、民办职业教育、民间培训机构等。还包括民办教育与私立教育与国外的“privateeducation”等概念。本文将对关键的概念进行解释和界定。对引入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阐述,解释其作为本研究的分析工具的适用性。
  第三部分,建国以来我国民办教育政策的变迁。此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部分,将采用历史分期的方式,对每个阶段的我国民办教育政策进行政策变迁背景分析、梳理政策变迁内容、概述这一阶段政策变迁的特征和影响。
  第四部分,理论视角下的我国民办教育政策演变。分别使用制度变迁理论和倡议联盟框架、多源流理论对我国民办教育政策演变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民办教育政策的改革和未来走向。在这一部分中,本文将结合《民促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的内容,总结分析我国民办教育未来政策层面上发展的走向、趋势。
  第六部分,结论。
其他文献
期刊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不断扩容,发行债券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直接融资渠道。而作为企业发行债券重要方式之一的企业信用债,近年来规模发展迅速。据万得(WIND)统计,2018年全年,共有5246家主体发行主要信用债10244期,发行规模达到11.44万亿元,发行主体家数较去年增加了27%,发行期数和规模增长均超过30%,主要信用债存量期数和规模分别为23532期、28.51万亿
学位
期刊
期刊
随着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以及新旧产业的持续更替,企业组织和员工都时刻面对着变革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抉择悖论,比如柔性还是效率,突破还是渐进,创造还是维持,激情还是规则等等,在权衡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资源冲突和思维困扰。特别是研发创新人员,他/她们承担着技术突破和延续更新这两类看似冲突的创新考验,有些人能很好地克服考验,另一些却大失方寸。正是为此,二元性理论(Ambidexterity Theory)在企
学位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企业对客观存在的外部环境因素的认识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以前是确定性,当前则是不确定性。对汽车行业来说,新兴技术的应用带来不确定性;企业及行业所处的阶段正在发生改变带来不确定性;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M型社会结构的形成,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也带来不确定性。  对H公司来说,虽然销售情况保持着快速的增长,但是其发展也存在着隐忧,如行业政策动态感知能力弱,误判电动车市
学位
期刊
近年来,国家把新型城镇化作为释放内需潜力的强大引擎,特色小镇作为创新新型城镇化的模式之一,备受瞩目。同时,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的转变,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体育需求的增加。随着一系列关于特色小镇、体育产业、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件和通知的出台,体育特色小镇被提出。出现响应了全民健身战略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给新型城镇化建
学位
在我国,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与欧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研究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应重视研究生教育,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实现“研究生教育强国”奠定基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驱动力。作为高等教育层次最高的群体——研究生已经成为企业、国家创新人才的主力。在此背景下各国积极研究培养研究生,并激发其创新行为的策略。此外,研究生培养方式不同于本科教学那样是以班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是采取导师制。在培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