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斑牡丹品种群是现有牡丹品种群中最为耐寒的品种群,且花期较早,引种到哈尔滨,大大丰富了春季花卉景观。分析不同紫斑牡丹品种的抗寒性差异,对于紫斑牡丹在寒地的科学应用及作为抗寒育种的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引种到哈尔滨的10种紫斑牡丹为试验材料,通过自然低温胁迫和人工低温胁迫下生理相关因子变化的比较,并对其进行低温胁迫后的生长节律研究及观赏性评价,对其在哈尔滨地区的抗寒性差异做了研究。结果如下:1 10种紫斑牡丹的抗寒性存在差异。运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出了10个紫斑牡丹品种的抗寒性排序为‘紫冠玉珠’>‘大漠风云’>‘红冠玉珠’>‘紫楼镶金’>‘蓝玉三彩’>‘众姐妹’>‘红裙玉带’>‘玉瓣绣球’>‘和平红’>‘蓝天梦’。其中抗寒性最好的品种‘紫冠玉珠’的隶属函数值是0.8239,抗寒性最差的品种‘蓝天梦’的隶属函数值是0.1680。2试验通过对‘蓝天梦’、‘和平红’、‘红冠玉珠’、‘紫楼镶金’、‘蓝玉三彩’、‘玉瓣绣球’、‘众姐妹’、‘大漠风云’、‘红裙玉带’和‘紫冠玉珠’膜透性的测定,测得十个品种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6.34℃、-18.27℃、-22.27℃、-22.76℃、-20.02℃、-20.07℃、-20.04℃、-23.24℃、-21.25℃、-24.34℃。经过第二年测定,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均有所下降,各品种的抗寒性均有提高。且与生长恢复的观测所得的结果基本一致。3以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酶活性的变化为依据,从抗寒的生理机理上解释了紫斑牡丹品种间抗寒性的差异,指出各生理指标与紫斑牡丹品种抗寒性的相关性,即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酶活性与紫斑牡丹的抗寒性呈正相关,丙二醛含量与紫斑牡丹的抗寒性呈负相关。4试验对‘紫冠玉珠’应用了整体防寒、独立防寒、内填树叶、不防寒四种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整体防寒效果最好;整体防寒措施中S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增量均大于其他措施。5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现有紫斑牡丹品种观赏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了一套适合寒地紫斑牡丹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15种观赏评价因素进行分析,花色权重值占38.1%,其次是花型19%,花径11%,而其余的因素权重值则相应较小。通过模型评价,紫斑牡丹品种观赏价值分为4个等级:Ⅰ级(≥4.0):观赏价值极高的种类,共计4种(品种)。Ⅱ级(4.0-3.5):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共计10种(品种)。Ⅲ级(3.5-3.0):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共计5种(品种)。Ⅳ级(≤3.0):观赏价值一般的种类,共计2种(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