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饥饿对布氏鲳鲹MSTN与MyoG基因表达的影响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生长受到正、负调节系统的调控,肌肉生长调控中,肌细胞生成素和肌肉生成抑制素是重要的正负调控因子。为了研究布氏鲳鰺肌肉生长的模式,本研究首次在布氏鲳鰺中分离了 MSTN-1、MSTN-2与MyoG基因,比较分析了其系统进化关系,并通过qPCR技术检测了 MSTN-1、MSTN-2与MyoG的组织分布水平,研究了在梯度饲养温度下三个基因在中脑和肌肉中的表达水平,并测定了在饥饿复投喂过程中三个基因在中脑和肌肉中的表达水平,取得以下实验结果:1.分离了布氏鲳鰺MSTN-1、MSTN-2和MyoG三个肌肉生长相关的功能基因,其中MSTN-1与MSTN-2 ORF长度分为1131 bp和1080 bp,分别编码376和359个氨基酸;MyoG ORF长度753bp,编码250个氨基酸。三个基因的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似。通过进化树比较,布氏鲳鰺MSTN-1和MSTN-2与银鲳亲缘同源性为94%,布氏鲳鰺MyoG与银鲳的亲缘同源性为96%。2.通过Real-time PCR显示,MSTN-1在布氏鲳鰺中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肌肉和性腺中呈现高表达;MSTN-2在布氏鲳鰺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表达量最高的是脑部的5个组织,在中脑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MyoG在布氏鲳鰺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肌肉中呈现高表达。3.在温度实验中设置4个温度梯度(21℃,25℃,29℃,33℃),MSTN-1在中脑中的表达规律表现为在低温时表达量高随着温度降低在29 ℃时表达量最低,MSTN-1mRNA表达水平上升,MSTN-1在肌肉中表达规律表现为在低温时表达量高随着温度升高降低在29 ℃时表达量最低,升温后,MSTN-1mRNA表达上升。MSTN-2在中脑中的表达规律则是在25 ℃和29 ℃表现出低表达,在21 ℃和33 ℃表现出高表达,在33℃时,MSTN-2在肌肉中表达水平最高,在21℃、25℃和29℃表现出低表达;在中脑和肌肉中,MyoG在25℃表达量最高,随着温度升高,MyoG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在33℃时表达量最低。4.在饥饿复投喂实验中,在中脑中,MSTN-1的表达量整个实验期间都没有明显变化,MSTN-2的表达量在饥饿开始后第四天显著降低直到饥饿结束,恢复投喂后迅速回到对照组水平,MyoG的表达量在饥饿降低,重新投喂后回到对照组水平。在肌肉中,MSTN-1在饥饿的第一天显著上升然后迅速回落到对照组水平,MyoG的表达量在饥饿后迅速升高,在饥饿的第七天MyoG表达水平降低,复投喂保持在对照组水平。MSTN-1的上调以及MyoG的下调会使肌肉生长受到抑制。
其他文献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的源文本是为纽约时报撰稿的美国政治文化评论员大卫·布鲁克斯的《第二座山:追寻道德生活之旅》第二十一章和第二十二章。该书集哲学、研究与自传于一体,探
《无门关》是由南宋临济宗杨岐派禅师无门慧开编纂的,篇幅短小却意蕴深刻的公案集。在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禅林产生广泛影响,而国内鲜有人研究。本文通过对《无门关》中重点公案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出了与佛性密切相关的几个主题。包括佛性与本心,顿悟见性的方法以及解脱成佛的境界等,来探究其中的佛性思想。首先疏通公案内容的原意,查取其源流,将公案内容置于完整的语境下分析。其次,对比慧开所持观点与历代祖师的异同。在此之
本文为针对美国华盛顿西区联邦地区法院(位于塔科马港市)的一份判决书的翻译实践报告。原文解决的是针对一宗民事案件诉讼请求的即决判决申请。与通常意义上的判决书不同,即决判决文书仅讨论是否对申请方针对诉讼请求提出的即决判决申请作出批准或驳回。该案的核心问题是工作中的种族歧视和职场暴力。由于职业生涯在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了解他国人民在遭遇职场暴力时的反应,以及他们在工作中如何争取自身的平等权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温升高、海洋酸化、海水污染和人为因素的干扰等,珊瑚礁生态系统正在发生大面积的退化。我国珊瑚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据统计,我国珊瑚礁在过去30年里
染料废水已成为环境水资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亟待有效治理,Fenton法为染料废水处理提供了便利,受到广泛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尝试制备新型功能纤维,以拓展纤维在Fenton法
近年来,声学导航系统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导航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水下潜航器方面的应用。水下信标是声学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声学导航定位系统精度的
作为当代港台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刘述先,以其“理一分殊”与“两行之理”的哲学观对自熊十力和牟宗三、方东美以来的新儒家思想做出了推动和发展。刘述先在其处女作中提出“文学欣赏的灵魂”在乎“人性的光辉”,本论文透过对“人性的光辉”的探析,从中找寻到“美”与“善”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其晚年“两行之理”哲学观的理解,梳理出从“理一分殊”到“两行之理”典范的创新转化。并以“两行之理”的哲学视角,考察并反思
传统中国画创作受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具有“尚意”、“尚简”的审美倾向。“尚意”是对自我心性的认识,也是对外物生命精神的把握;“尚简”是要表现事物的最本质一面,二者体现了对自然、朴素之美的追求,因而传统中国画的审美中是蕴含有对“单纯”、“简约”的把握的。“单纯”既要求外在形式的朴素,又要有内在品性的自然天真,“简约”则是要使事物达到表现本质的恰到好处,所以中国画的单纯、简约表现为“雕琢复朴”,格调明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经过多重生物化学改变转变为具有间质细胞表型的生物学过程。当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时,细胞的
汉语感叹词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在汉语学习和口语表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多种原因,感叹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于比较薄弱的位置,相关研究较少,这也导致了外国留学生在汉语感叹词的习得过程中一直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前人对于感叹词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发展汉语》口语教材中涉及到的感叹词为语料,针对蒙古国在华留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对蒙古国留学生感叹词习得情况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