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以新疆特色野生植物小拟南芥为材料,应用RT-PCR技术从小拟南芥总RNA中,特异性扩增出约1000bp的cDNA片段,通过T<,4>DNA连接酶将此cDNA片段与PBS-T载体连接,热击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蓝白斑筛选出阳性菌落,通过菌落PCR、质粒PCR扩增及重组质粒酶切鉴定,证明其中含有插入基因片段,命名为PBSCH,测序结果表明所克隆的的PBSCH基因为几丁质酶基因,将测定出的核苷酸序列与国外已报道的拟南芥核苷酸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分析,发现小拟南芥与拟南芥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采用基因重组技术,用BamHⅠ和SalⅠ 同时双酶切重组质粒PBSCH和原核表达载体质粒pET-30a,通过T<,4>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片段亚克隆入表达载体中,经菌落PCR、质粒PCR扩增及重组质粒酶切鉴定,证实PBSCH基因片段已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命名为pET-CH.利用热击法将重组质粒pET-CH转化到表达菌株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该基因在分子量略等于40.00KD处获得高效表达,与预期分子量40.9KD接近.在原核表达的基础上,将小拟南芥几丁质酶基因的cDNA定向亚克隆于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中间表达载体PBIN48中,通过抗性筛选、PCR鉴定、酶切鉴定等确证成功地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H.该研究首次成功地从新疆特色野生植物小拟南芥中扩增出几丁质酶基因的cDNA,并成功构建了几丁质酶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质粒pET-CH,通过大肠杆菌对该重组质粒进行了初步表达,在原核表达的基础上,成功地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H.结果显示:该基因由985个核苷酸组成,包含一个完整的963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21个氨基酸,含有18个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通过对克隆的小拟南芥几丁质酶基因与国外报道的拟南芥几丁质酶基因的核苷酸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核苷酸、氨基酸的序列组成均有差异,推测可能是由于与拟南芥的种间差别引起的.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初步表达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功能和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