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控制系统的预测控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发展,网络控制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闭环控制中引入了网络,所以网络控制系统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研究。网络随机延时的存在使得系统的分析和综合变得困难,如果延时足够大则会造成系统不稳定。因为预测控制采用了多步预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等控制策略,因此能够克服过程模型的不确定性,具有控制效果好、鲁棒性强等优点,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围绕具有短延时和长延时的网络控制系统,把预测控制引入到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提出了几种新的控制策略,并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针对传感器为时间驱动、控制器和执行器为事件驱动,延时小于一个采样周期的网络控制系统提出了延时预测内模控制策略。该策略包含时间戳BP神经网络延时预测方法,利用历史延时数据来预测下一个时刻延时值。根据得到的延时预测值,结合内模控制原理进行网络控制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其中延时环节采用Pade一阶展开近似表达法,并分析了延时预测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延时预测精度有保证,系统性能仅受内模控制器滤波系数α和延时预测精度的影响,网络控制系统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实际的工程系统中,采样频率的选择取决于系统中信号的最高频率,网络传输延时取决于网络本身的传输特性,由此可见网络传输延时不一定小于一个采样周期。为此,本文对延时大于一个采样周期的网络控制系统开展研究,首先对一类长延时网络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然后对长延时网络控制系统提出了两种新的预测控制策略。一种是长延时NCS预测函数控制算法,该算法在长延时网络控制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预测函数控制原理推导出了长延时网络控制系统的预测控制律;仿真实验和加热炉实时控制实验结果均验证了对一类长延时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采用预测函数控制方法是可行的。另一种是长延时NCS动态矩阵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算法比较简单、计算量较小、鲁棒性较强的动态矩阵控制理论对长延时网络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器的设计,获得了系统的预测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对一类长延时网络控制系统采用动态矩阵进行控制是有效的。网络控制系统中随机延时的存在使系统的性能变差,如果延时足够大甚至会使系统不稳定,所以本文分析了内模网络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延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由于广义预测控制、模型预测控制、动态矩阵控制等预测控制算法可以等效归结为广义内模控制,分别研究了连续内模网络控制系统和离散内模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利用劳斯稳定性判据、李亚普诺夫方法和离散系统Z平面分析方法(朱雷稳定判据)判断内模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给出了保持内模网络控制系统稳定的最大允许延时阈值τMATD。为了使内模网络控制系统获得良好的性能,在内模网络控制系统中加入延时预测环节,并分析了延时预测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是有效的可行。
其他文献
人工神经网络是模拟生物神经网络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数学模型,是由大量神经元广泛互连而成的网络,其目在于通过模拟大脑的某些功能机制,实现一些特定的功能。人工神经网络以
<正>一直想着去西藏,不为别的,只想看看天有多蓝,云有多白,高原有多高!只是拖了一年又一年,今年六月恰逢高三结束和孩子中考后,便放下狠话,"无论怎样,这个暑假一定要到西藏,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在PCSA中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 30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术后镇痛患者,年龄15~72岁,体重37-78kg,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B组药物中加用咪唑安定5mg,A组中则不加咪唑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以结肠黏膜充血、糜烂和溃疡为主,病变以远端结肠受累多见,但也可累及整个结肠。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
中国是世界发展中大国,经过36年改革开放发展,全国经济社会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并成为新的发展常态。在国内新常态发展和世界农业现代化格局下,需要反思我国农业发展方式。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大开放繁荣时期,在传承魏晋的基础上产生了与前代不同的隐逸观念。以寺院牡丹诗为主要切入点,通过寺院与牡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象,探求唐代文人
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系数大、经济,用它制造的测温、控温装置,在科研、生产等方面使用非常广泛.但由于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存在严重的非线性,无法用分析式表达出来,所以它的特性大多
本文紧密结合新型可重构5自由度混联机器人TriVariant-B的样机开发,系统研究了一类少自由度球坐标型并联构型装备的静刚度解析和半解析建模、有限元分析、性能指标评价及灵敏
<正> 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定于1996年11月11~17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人口与环境、科技与文化、科技与妇女、科技与二十一世纪”为主题的一系列宣传活动,为配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