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不同基因型氮效率差异及其对低氮胁迫的生理响应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xf542268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育耐低氮型高粱对提高瘠薄田(或低产田)的高粱产量以及提高高粱对氮肥的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基因型高粱对氮素的利用存在基因型差异,但是其差异的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选取2个低氮敏感型高粱冀蚜2号和TX7000B以及2个耐低氮型高粱SX44B和TX378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供氮(0.24 g·kg-1风干土)和低氮(0.04 g·kg-1风干土)两个处理,分别测定开花前和收获期高粱各部位氮素累积量,分析不同基因型高粱在两个氮处理下的氮效率相关指标及其差异,测定叶片SPAD值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挑旗期和灌浆期的叶片NO3--N、NO2--N和NH4+-N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等指标,研究高粱对低氮胁迫的生理响应,以期为耐低氮型高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有:1、不同基因型高粱籽粒产量对低氮胁迫的响应不同。低氮处理显著降低了冀蚜2号和TX7000B的籽粒产量,较正常供氮处理分别降低13.87%和19.25%,但没有降低SX44B和TX378的籽粒产量。2、与正常供氮处理相比,高粱低氮处理的相对籽粒氮累积量、相对植株氮素累积量和相对氮收获指数不能表征各基因型高粱是否具有耐低氮特性;相比于低氮敏感型高粱,耐低氮型高粱在低氮处理下有着更高的相对氮肥偏生产力和相对氮素利用效率。低氮处理下SX44B和TX378的氮肥偏生产力是正常供氮处理的6.19和7.49倍,而冀蚜2号和TX7000B则分别为5.17和4.85倍;低氮处理下SX44B和TX378的氮素利用效率是正常供氮处理的1.84和1.85倍,而冀蚜2号和TX7000B则分别为1.67和1.35倍;低氮处理显著增加了高粱叶片和茎秆的氮素转运率,但是转运率的大小和高粱的耐低氮特性无关;通径分析表明,正常供氮处理下,植株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对籽粒产量贡献相当;而在低氮处理下,氮素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的关联作用更大。3、低氮处理降低了出苗后到开花前低氮敏感型高粱的叶片SPAD值,对耐低氮型高粱没有影响;在挑旗期,低氮处理下的冀蚜2号和TX7000B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正常供氮处理分别降低36.37%和14.71%,对耐低氮型高粱没有影响;在灌浆期,低氮处理下的四个基因型高粱的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降低,较正常供氮处理,冀蚜2号、TX7000B、SX44B和TX378分别降低28.41%、55.74%、38.22%和35.40%;不同氮处理对高粱总叶片数没有影响;低氮处理下高粱枯死叶片数增加,存活叶片数减少。4、高粱的叶片无机氮含量不能表征高粱是否具有耐低氮特性,灌浆期叶片无机氮含量较挑旗期显著降低。与正常供氮处理相比,低氮处理的冀蚜2号和TX7000B叶片中NR、GS和GOGAT活性显著降低,SX44B酶活性变化不显著,而TX378叶片中GS活性增加。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组有效的改进基函数用于分析缝隙阵频率选择表面的电磁传输特性.规则的中心连接和环形两种类型频率选择单元可以划分为直线段和弯曲段,切向电场基函数在直线段按照波
分析了超宽带雷达试验系统对脉冲源信号的具体指标要求,提出超宽带雷达用脉冲源的指标规范.根据具体系统指标,选择全固态微波电路方案,研制出了系列的数千伏、纳秒级、超宽带
近年来,金融系统陆续暴露了多起案件和风险事件,对银行经营管理、社会形象及声誉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也对金融机构运营条线风险防控提出巨大挑战。面对案件高发、违规频繁的
近几年来,"超级中学"现象日益严重,其发展不可避免地对当地的经济和民生产生重大双面影响,我们的调研对象临川一中、临川二中位于才子之乡——临川,是国内相对有名的"超级中
准确把握学情和深刻解读教材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点,也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基点,深度学习是过程,发展核心素养是目标,两者相融共生。《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年第3期上旬刊
无人机有高机动性和低成本,特别是无需飞行员驾驶的优点,在军事、工业和消费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飞控和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使得无人机群的自主协同执行任务成为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也得到了显著地发展,该行业的显著发展离不开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有相当
针对大学生创业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创业与创业者的定义出发,归纳出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养等素质,对大学生在创业素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转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用三角面元对目标进行建模,运用路德维格积分和物理绕射理论计算面元与棱边的电磁散射,最后得到目标的RCS.通过对方柱RCS的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给出了C波段和X波段
研究背景:TMZ-POH是替莫唑胺(TMZ)和紫苏醇(POH)偶联产生的一种新型替莫唑胺类似物,TMZ-POH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抗肿瘤作用主要取决于它可以诱导活性氧(ROS)的大量累积。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