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公共物品自主供给的社区基础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shu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村级公共物品供给的社会行动出发,探讨影响村级公共物品自主供给的村庄基础。首先,在以往文献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三个假设:1、改革开放后的农村社区是多元权利主体的社区,村级公共物品的自主供给体现的是村庄一致行动的能力,这依赖于社区权威的产生和建立在一定利益和规则之上的社区内、外的社会关联。2、社区权威的产生依赖于其对建构社区共同利益的贡献,他是使社区内、外部的各方利益相关化的力量。3、“村民自治”作为一种为实现村级公共物品自主供给良性的制度安排,它的有效运作本质上应是国家体制性权力与农村内生性权力有机结合的结果。然后在社区调研的基础上,以集体经济匮乏的NT村为案例,利用制度/结构的分析方法,具体研究了以下问题:1、社区成员在社区公共物品的生产中的行动取向与社区的结构存在着何种关联?2、社区结构在转型社会下发生了哪些变迁,基层社会的权力关系如何分布,对社区的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3、基层权威的授权机制发生了哪些变化?社区内、外的社会关联如何才能产生?4、“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如何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实现有效运作?NT村的公共物品的供给在不同的社区结构下呈现出不同的模式:从改革开放到2001年,转型期的NT村由于阶层分化、宗族组织衰落、以契约为纽带的次级组织未能建立,既缺少传统的社会关联,又缺少现代社会关联,村庄内部权力关系泛化,权威缺失,因此村民共同行动的能力很弱。村级公共物品呈现出零碎、低效的私人供给。2001年后的NT村,在社区精英的引导下,通过构建次级组织,增加了内部社会关联,通过社团合作,构建了外部社会关联。经过社区重建的NT村转化为一个“内、外部关联逐渐增强”的社区。国家体制内的权利与农村内生性的权力达到有效结合,社区权威的授权方式从“官授”转为了“民授”。村级公共物品的自主供给进入了一个多方合作的新模式。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假设,笔者还利用二次文献分析的方法选择了以集体经济为特征的H村和以存有极少的集体资产以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为主的L村进行再分析。分析表明:高度集权下的精英权威,集体主义观念达成的内部团结是H村村级公共物品自主供给的社区基础。L村由于存在“权力中心缺失、利益关联结构不均衡”的社区基础。村级公共物品供给呈现出部分有效、部分无效的状况。从反面印证了作者的假设。因此,一个村落社区要实现村级公共物品的有效自主供给必须依赖着一个这样的社区基础:既具有内、外社会关联,又具有一个公共权威中心。其中内部关联能使社区形成一个共同体或多个功能不同的共同体的联合。建立在共同体内部的规则、意识、道德等能够构成一个激励的环境,能够克服社区成员在集体行动的困境,形成公共物品生产中一致行动的能力。外部社会关联是一个村落社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从外界获取资源和行动能力的必备条件。公共权威中心是使社区成员各种利益相关化的一种力量。
其他文献
1 选用良种壮苗育苗采用当年生优良树种子,把采好的良种用湿沙处理,经15~20d催芽开始萌发,即可播种。栽植的苗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一级苗70cm以上,二级苗50~70cm,根系发达,无
农民离乡离土的问题是社会快速转型时期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在城市化进程中这一群体己成为社会学研究中举足轻重的一个研究领域。但是以往的学者所作的相关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农
齐格蒙特·鲍曼是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在西方社会思想界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思想争鸣中,作为其中的一员,鲍曼以其敏锐的目光、深邃的思想、独到的见解、颇丰的著述、
补习活动作为主流学校教育体系之外的普遍存在的一种有偿教育形式,已被制度化为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来自哈尔滨市7所高中(其中省级重点中学3所
冬玉西葫芦是法国一公司推出的极耐寒越冬栽培的专用品种。可以周年生长,前期耐热抗毒,深冬长势强劲,后期不早衰,不分枝,瓜秧长度达4.0m,平均单株叶片约80片,单株果达20~25个
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在中国获得了快速发展,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社区治理这一领域中,既需要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同时也有必要引入非政府组织这一第三方力量。非政府组织由
分析了今夏煤炭市场难以回暖的原因,针对市场需求疲软、进口煤涌入、煤价下跌的形势,认为在目前情况下,煤炭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应对低迷的煤炭市场。 Thi
社区准民间组织是指活动在社区层面上的、由社区内个人集或社区组织发起举办的、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面需求的、按照现行条例达不到登记标准甚至达不到正式组织标准的民间组织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时下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己取得长足发展;而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广大西部和农村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却由于多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