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会计又一次面临挑战。从危机爆发至今,国内外会计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态度经历了“质疑--冷静思考--即将重新全面运用”的过程。2009年,FASB和IASB等机构加快了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制定步伐。笔者认为,金融危机之后,公允价值的运用将会达到新的“高潮”。
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基本原理。本文首先分析了最新的公允价值定义和其特点,指出了公允价值在定义上更符合经济学原理。其次,本文研究了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指出了公允价值的计量过程更能真实反映市场的经济状况,但同时第三层级的计量也需要运用大量的估计和判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本文还分析了金融界和会计界对于公允价值的态度,并指出了他们各自背后的原因。本文得出结论,金融界一向反对公允价值的原因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金融机构就不能从事“利得交易”,他们就不能通过这一手段来操纵利润。本文指出: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经济的虚拟化对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提出了挑战,于是价值基础会计即公允价值会计应运而生,而并非是公允价值会计导致了经济的不确定性。
经过分析,本文得出了这一结论:退回到历史成本是会计发展的“倒退”,公允价值计量绝不能放弃,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最后分析了公允价值在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尤其是针对非活跃市场中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正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观点,事物在矛盾斗争中螺旋式上升和发展。公允价值会计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在计量理论、计量方法和应用方面必将有质的飞跃。完善后的公允价值会计,必将成为21世纪会计计量模式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