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来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服役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项目批准号:51068023
当今,我国正着力发展公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而现有的建设项目中暴露出混凝土耐久性的问题非常严重,大量服役混凝土结构远远未达到预期服役寿命而被迫修复或提前拆除重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指导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的研究中,大都处于“纯材料”混凝土阶段,没有充分考虑力学因素、环境因素和材料因素的耦合作用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导致建立的耐久性寿命预测理论与实际情况不符合,造成现阶段耐久性的问题突显出来。
本文在现有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混凝土微观结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荷载和环境耦合因素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在实验室中对模拟服役混凝土孔结构的加载制度进行研究,找出不同强度混凝土孔结构与应力水平之间的关系;采用先加载后试验的方式,得出服役混凝土孔结构、应力水平与化学腐蚀性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按照所研究的加载制度加载后,不同应力水平的混凝土内部孔结构分布有明显的区别;经加载后的试件与“纯材料”即未加载的试件相比较,抗化学腐蚀性能有明显的差别。试验证明,所研究的新加载方法对于模拟服役混凝土孔结构分布是有效的,考虑荷载因素后,服役混凝土的抗化学腐蚀性研究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对于低、中和高强混凝土,虽然水灰比有明显差异,但是在充分考虑荷载作用下,其抗化学腐蚀性没有太大区别;结合整个研究中所得到的规律,不同强度混凝土的工作应力区间最好保持在40%左右,在腐蚀环境中运用高强混凝土则最好保持其应力水平不超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