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疾病的疑难病之一,极易复发,日久具有癌变的风险。现代医学对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治疗中存在药物种类局限、疗效不稳定、毒副作用大、患者依从性差等治疗难题。近年来,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且具有治疗方法多样、不良反应较少、疗效持久等优势,因此中医药治疗成为了防治该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研究目的:观察清肠温中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黏膜病变、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该方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4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1例,给予清肠温中方加减口服,每日2次,疗程8周,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并采用修正的Baron标准对治疗前后肠镜下的黏膜病变进行评分,采用IBDQ量表对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治疗前后证候积分、黏膜病变积分、生活质量积分的差异。研究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31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18-29岁者有13例,30-39岁者6例,40-49岁者8例,50岁及以上者4例。病程在1年以内者13例,1-5年以内者11例,6-10年者6例,10年以上者1例。已接受西药过治疗者有25例。(2)治疗前证候积分均值为15.4839±6.09848,治疗后证候积分均值为3.3548±4.11945,治疗前后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5%。(3)患者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得分治疗前的平均值分别为:47.6774±11.71719、24.7419±5.93839、58.8065±13.16920、26.2903±7.92125、157.5161±33.85724:治疗后的平均值分别为:64.4194±6.88851、29.2581±4.53849、73.1613±9.29551、31.8387±4.54677、198.6774±23.55049,IBDQ量表四个维度积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4)11例患者复查肠镜,治疗前黏膜病变评分平均值为3.3636±0.80904,治疗后黏膜病变评分平均值为1.0000±0.63246,治疗后黏膜病变改善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5)对11例复查了肠镜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Mayo评分,治疗前1例患者为轻度活动,7例患者为中度活动,3例患者为重度活动;治疗后8例患者为临床缓解,3例患者为轻度活动,无中、重度活动患者,治疗前Mayo评分均值为9.0000±2.14476,治疗后均值为2.33636±1.20605,治疗后Mayo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论:清肠温中方能明显减轻UC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病情的活动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黏膜有良好的修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