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r1遗传位点相关的肝脏定居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j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稳态下肝脏巨噬细胞具有异质性,除胚胎期定居于肝脏的枯否细胞外,还有部分来源于单核细胞的巨噬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此前研究发现Listr1遗传位点通过影响肝脏CD14+巨噬细胞数量控制小鼠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易感性,并且证实了Listr1遗传位点控制李斯特菌易感性不依赖于适应性免疫细胞。Listr1遗传位点对肝脏CD14+巨噬细胞数量的影响在感染前的稳态下就已经存在,并且在感染后一直维持。我们推测这群细胞可能具有前炎症属性,在肝脏抗感染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Rag2基因敲除的BALB/c小鼠(Rag C小鼠,该位点为结构完整的功能性基因)及具有Listr1遗传位点的同类系C.B6By-Listr1小鼠(Rag B小鼠,具有BALB/c背景的携带C57BL/6来源Listr1等位基因的同类系小鼠,该位点为结构发生框移突变的缺陷基因),建立李斯特菌感染模型,研究Listr1遗传位点相关肝脏CD14+巨噬细胞的表型、组织学分布和功能,加深对肝脏巨噬细胞异质性及其与遗传关系的认识,为研究遗传背景更为复杂的人类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培育Rag2基因敲除的BALB/c(Rag C)和C.B6By-Listr1(Rag B)小鼠,建立李斯特菌感染模型,于感染后第0、4、8、12和24小时通过q PCR检测小鼠肝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MCP-1)的表达水平。2.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istr1遗传位点相关肝脏CD14+定居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情况,分析目的细胞与枯否细胞及单核来源巨噬细胞表型的异同。3.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Listr1遗传位点相关肝脏CD14+定居巨噬细胞的组织学分布特点。4.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李斯特菌感染后Listr1遗传位点相关肝脏CD14+定居巨噬细胞、枯否细胞以及单核来源巨噬细胞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情况。结果:1.李斯特菌感染后4h,Rag C小鼠肝内TNF-α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Rag B小鼠(P<0.0001);感染后8小时,Rag C小鼠肝内TNF-αm RNA表达水平仍高于Rag B小鼠(P<0.01),但两种小鼠间的差异较感染后4h减小;感染后12h,两种小鼠肝内TNF-αm RNA表达水平相近,无明显差异;感染后24h,Rag C小鼠肝内MCP-1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Rag B小鼠(P<0.0001)。2.流式细胞表面染色结果显示:Listr1遗传位点相关肝脏定居巨噬细胞的表型为CD14+CX3CR1-CCR2lowCD11b+Ly6C-F4/80-CD68-CD11c-。Rag C小鼠肝内目的细胞数量显著高于Rag B小鼠(P<0.0001),枯否细胞和单核来源巨噬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3.免疫荧光结果显示:Listr1遗传位点相关肝脏CD14+定居巨噬细胞主要位于肝门附近小血管内皮下。4.流式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结果显示:李斯特菌感染后4h,Rag C小鼠Listr1遗传位点相关肝脏CD14+定居巨噬细胞中TNF-α+细胞数量显著高于Rag B小鼠(P<0.0001);两种小鼠肝脏枯否细胞和单核来源巨噬细胞中TNF-α+细胞数无明显差异。结论:1.Listr1遗传位点相关的肝脏定居巨噬细胞的表型为CD14+CX3CR1-CCR2lowCD11b+Ly6C-F4/80-CD68-CD11c-,与目前已知的枯否细胞、单核来源巨噬细胞等的表型均有所不同。2.Listr1遗传位点相关肝脏CD14+定居巨噬细胞主要位于肝门附近小血管内皮下。3.Listr1遗传位点可能通过影响感染早期肝脏TNF-α的表达水平,从而调控小鼠对李斯特菌的易感性。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SD大鼠背部创口模型,探究不同能量密度的810nm低能量激光治疗(low level laser therapy,LLLT)对大鼠皮肤创口愈合的促进作用,以期找到最适能量密度区间,为使用低能量激光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研究方法:构建96只SD大鼠背部直径为1 cm的圆形皮肤全层创口模型,在810 nm波长的低能量激光、持续脉冲模式及照射时间为100 s的条件下,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s Analysis,FEA)探索根内固位形修复不同厚度根管壁残根的最佳修复方案,为根内固位形(Inner Shoulder Retention Form,ISRF)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20组下颌第二前磨牙牙体模型,保留不同厚度的根管壁以模拟正常牙根(根管壁厚度为2.0mm和2.5mm)和
学位
目的:学业拖延是学生在大多数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特别是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本研究将首先测量医学生学业拖延的水平,了解医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之后是将学生的学习动机、焦虑与学业拖延纳入一个研究体系,深入探讨引发学业拖延行为的原因;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医学生的学业拖延干预策略,并提出降低医学院校学生学业拖延的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护理学、
学位
目的:运用Andrews口颌面协调六要素要素II对骨性II类患者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特征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二科的恒牙骨性II类错畸形患者资料,通过ANB角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病例306例。基于Steiner分析法使用Dolphin Imaging 11.85软件测量在骨性II类错畸形患者头颅侧位片上测量SNA角、
学位
目的:本研究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了解老年人生命质量、精神健康、社会支持的现状,探究其在不同人口学特征及健康信息上的差异,进一步研究老年人精神健康、社会支持与其生命质量间的关系,以期为更好的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研究方法:使用方便抽样法,对本溪市、丹东市、新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频数、构成比描述老年人基本信息、生活信息。使用SF-12、GHQ-12、M
学位
目的:本研究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及牙列石膏模型对上颌单侧侧切牙腭侧错位(Palatally impacted or displaced,PD)的同一个体的双侧上颌侧切牙(Maxillary lateral incisor,MLI)周围牙槽骨的厚度、骨面凹陷深度及牙齿倾斜度进行测量分析,研究其牙槽骨特征与牙齿倾斜角度之间是否有关联性。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一组高加索青少年和中国青少年的额窦形态和尺寸的差异,以及额窦大小与错合畸形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纳入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合畸形中国青少患者145例(90名女性,55名男性),以及也门共和国阿尔努尔医院就诊的错合畸形高加索青少患者145例(90名女性,55名男性),其中65例骨性I类错合畸形患者、50例骨性II类错合畸形患者和30例骨性III类错合畸形患者,年
学位
目的:探究微小RNA-124-3p(mi R-124)通过结合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抑制中枢神经炎症,上调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神经元形态和功能,最终改善PTSD大鼠恐惧记忆消退障碍和行为异常的分子机制,为治疗PTSD开辟新的防治靶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实验分组:将78只8-12周龄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ontrol
学位
目的: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和环境污染物。环境砷污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与饮用砷污染的地下水有关。全球有近9400万至2.2亿人存在地下水高砷暴露的风险,其中94%人口分布在亚洲,中国有近2千万人饮用高砷水。长期环境砷暴露能引发多种疾病,而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保护屏障,也是对砷毒性最敏感的器官之一。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砷暴露可引发多种类型的皮肤损害,皮肤病变的患病率和发
学位
目的:疟疾仍然是热带地区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可造成数百万人死亡。脑型疟疾(Cerebral malaria,CM)是与人类恶性疟原虫感染相关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大多数感染者死亡的原因。它的病理特征为脑微血管中疟原虫的聚集、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血管渗漏,最终导致脑部水肿和缺氧。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s)作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免疫系统是糖皮质激素作用的主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