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离化态离子的辐射复合及相关过程的理论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辐射复合是高离化态离子与自由电子碰撞过程中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之一,它不仅为现存的碰撞理论和原子结构计算提供了极佳的测试环境,而且在近代物理的许多领域中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惯性约束聚变、X 射线、激光物理以及天体物理等领域。本文中我们利用基于多组态Dirac-Fock 理论发展起来的GRASP 92和RERR06程序研究了高离化态离子的辐射复合及相关过程。   首先,对类氢U91+(1s)离子的辐射复合截面以及辐射退激发过程进行了详细地理论研究。系统地计算了具有确定能量的连续电子被处于基态的类氢U91+(1s)离子俘获到nl (1≤n≤8,0≤l≤6)轨道形成类氦U90+(1snl)离子的辐射复合截面,并研究了这些辐射复合末态退激发谱的相对强度。研究发现:类氢U91+(1s)离子辐射复合电子到不同轨道的截面随其主量子数的增大而显著减小;辐射复合末态的退激发对Kα   谱线的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都有重要贡献。此外,还计算了K 壳层和L 壳层辐射复合的相对强度关系,与已有的理论计算和实验观测结果做了比较,并对差异的成因进行了讨论。   其次,研究了类氟等电子系列离子(Z=29~51)的辐射跃迁特性。主要包括类氟等电子系列离子(Z=29~51)基态能级分裂;讨论了Breit 相互作用和量子电动力学效应(QED)对类氟等电子系列离子Kα跃迁能的影响;计算了类氟等电子系列离子Kα跃迁概率。研究发现,当前计算的类氟等电子系列离子(Z=29~51)基态能级分裂与已有理论和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Breit 相互作用和QED 效应对类氟等电子系列离子Kα跃迁能的贡献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且对Kα1和 Kα2 跃迁能的贡献不尽相同,它们对Kα1的贡献较大于对Kα2的贡献;此外,我们的计算中并未发现Kα1和 Kα2 跃迁概率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发生交叉的现象,这与他人先前利用相对论耦合团簇理论计算的结果不一致,期望在将来的实验中能够得到验证。   最后,研究了多极效应和相对论效应对辐射复合过程的影响。借助我们最新开发的考虑了弛豫效应的RERR08 程序,以类氦氧离子、类氦铁离子和类氦金离子为例,研究了2s,2p,3s,3p和3d 壳层俘获一电子时多极效应对辐射复合截面的贡献以及相对论效应对辐射复合速率系数的影响。当前计算结果与部分已有的理论计算结果在低能区相符甚好,但在高能区有较大差异,对此我们目前正在找寻其成因。
其他文献
铁电材料很早就已问世。铁电薄膜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成膜技术的发展,这种功能材料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和红外探测技术以及其它工程技术方面。由于薄膜制备技术的限制,在薄膜的表面层内,会存在杂质、缺陷、表面内应力等因素,使得薄膜在垂直表面方向上表现为一个不均匀系统,造成自发极化的不均匀分布,这种表面层被称之为非理想表面层。它的存在使薄膜的铁电性不同于三维体材料,使薄膜更具有实用价值
铜氧化合物高温超导体具有d-波对称性,这将导致其性质与传统的s-波超导体有很大的不同。d-波超导体具有四个节点,在接近零温时的准粒子激发是无能隙的。但是最近若干实验显示出
近些年,国内外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针对机场、军事基地等大范围重要场所,以及边境线和油气输送管线等超长围界的安全防范预警技术研究得到广泛的关注。开展长周界安防技术研究
氧化锌(ZnO)是具有宽的直接带隙(3.37 eV)和高内聚能(1.89 eV),高透明性,高电子迁移率,大的激子结合能等的Ⅱ-Ⅵ族半导体材料。由于其具有这些特性,极大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有机
在液晶显示的中心,液晶以薄层的形式存在。每一薄层的厚度很小,每一层液晶分子取向有序。层与层之间液晶指向矢有微小的变化,但整个液晶盒中指向矢会有很大的变化。 这些液晶
阿秒(1as=10-18s)脉冲是操纵和控制超快电子运动过程的有力工具,近年来,阿秒量级相干脉冲的出现为实现对电子在原子和分子中运动的超快动力学过程进行直接观测成为可能。当高强度
展会设计中,虽然有诸多元素来表达展会主题,但是色彩往往是能吸引消费者第一注意力的重要元素,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情感上的共鸣性。在展会设计中受场地空
学位
提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试图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
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科学总结了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工作的实践经验,解决了“选什么人,怎样选人”这个根本问题,是我们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