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S-腺苷蛋氨酸对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及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感染性早产中发挥的作用,为安全有效的新型保胎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ICR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实验:取未妊娠、妊娠早期(6.5d)、妊娠中期(12.5~13.5d)和妊娠晚期(16.5~17.5d)小鼠,将其脱颈椎处死,解剖子宫,在乐氏溶液中将其沿纵行肌纤维方向将子宫分为约0.5cm长。将所取肌条沿纵行肌纤维方向,两端分别固定于张力换能器,采用累积浓度给药法,给予沙丁胺醇、S-腺苷蛋氨酸、蛋氨酸、牛磺酸、精氨酸等药物,记录、测量并分析离体子宫收缩曲线。 (2)LPS诱导的ICR小鼠早产模型建立以及各处理组早产率和仔鼠死亡率的统计:ICR雌雄小鼠交配,将孕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实验对照组,LPS+氨基酸药物(S-腺苷蛋氨酸、蛋氨酸、牛磺酸和精氨酸)处理组,雌鼠怀孕14.5d时腹腔注射1000μg/kg剂量的LPS或者PBS0.2ml作为溶剂对照,分别统计各处理组雌鼠早产率和仔鼠死亡率;收集产后小鼠子宫、宫颈样本,制备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 结果: (1)沙丁胺醇和S-腺苷蛋氨酸对未孕、妊娠早期(6.5d)、妊娠中期(12.5~13.5d)和妊娠晚期(16.5~17.5d)四个时间点的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分别在10-7mol/L和1.0mmol/L的溶液浓度下完全抑制收缩。蛋氨酸、牛磺酸在实验浓度下对ICR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影响不明显,而精氨酸有增强收缩的作用,同时不同阶段的子宫平滑肌敏感性不同。(2)在LPS的诱导下,ICR小鼠的早产率和仔鼠死亡率均达到100%,而30mg/kg剂量的S-腺苷蛋氨酸组和蛋氨酸组相比LPS组均有明显下降(早产率分别降至0和40%,仔鼠死亡率分别降至30.3%和41.7%)。牛磺酸和精氨酸对LPS诱导的早产率和仔鼠死亡率无明显作用。病理切片结果提示LPS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30mg/kg剂量的S-腺苷蛋氨酸组有明显减轻,但100mg/kg剂量的S-腺苷蛋氨酸组并没有明显改善,而蛋氨酸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提示低剂量S腺苷蛋氨酸对LPS诱导的早产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牛磺酸对LPS诱导的早产病理变化影响不明显,而精氨酸对炎症细胞浸润有一定抑制趋势。 结论:在离体水平,证明了S-腺苷蛋氨酸能够有效抑制妊娠个阶段离体子宫的收缩,并在整体水平建立了LPS诱导的早产模型,证明了30mg/kg的S-腺苷蛋氨酸和蛋氨酸在降低早产率和仔鼠死亡率中作用明显,从而证明S-腺苷蛋氨酸可能是一个有效并且安全的保胎药。S-腺苷蛋氨酸在抑制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和LPS诱导的早产中的作用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