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工况旋转机械高参数摩擦副设计平台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cy456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旋转机械设备朝向大型化、精密化发展,应用于高速、高压、高温等极端工况下的高参数摩擦副设计研究愈发重要,但是目前存在着设计方法分散、设计软件科学化程度低的问题,设计能力较为薄弱。本文以极端工况旋转机械摩擦副为研究对象,针对高参数摩擦副设计的标准化和科学化要求,开展了高参数摩擦副设计平台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为了对设计平台所需的多源知识进行梳理,提高知识的获取效率,降低设计平台的开发难度,本文结合知识流理论对设计平台中的摩擦学知识进行梳理,建立了设计平台摩擦学知识一体化集成框架。利用功能-质量-约束分析方法对设计平台的设计需求进行分解,并通过公理设计方法对设计平台进行功能分解及模块划分,建立了高参数摩擦副设计平台模型。其次,以设计平台模型为基础,对各个模块分别进行了实现,利用MATLAB GUI完成了设计平台的编制。研究了设计平台内数据流动及数据储存方式构建了基本功能模块,设计了注册用户及非注册用户的登录使用方法构建了功能保障模块,将设计平台与各计算软件相对接构建了扩展模块,设计了智能建议系统及远程服务系统构建了智能模块。通过高速静压轴承、高速高压机械密封及大直径低速重载推力轴承三个设计实例对设计平台进行了评测,证明了设计平台的可行性,并分析了设计平台的优化方向。最后,为对设计平台进行扩展与补充,增加设计平台结果的可靠性,对高参数摩擦副试验展开研究。对卧式半尺寸滑动轴承试验台进行了改造,设计了电主轴与齿轮箱联合驱动方案,构建了高速静压轴承试验台;在机械密封试验台中增加了两相流检测装置及高温装置,构建了高参数机械密封试验台;通过模块划分的思想,将电磁加载作为加载方案构建了重载推力轴承试验台。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极端工况旋转机械摩擦副设计平台的开发及相应的高参数摩擦副试验。所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知识流及公理化设计方法,可有效提高知识的获取效率,降低高参数摩擦副设计平台的开发难度。通过对高参数摩擦副试验台进行设计,可将试验数据与设计平台结果相结合,提高设计结果的可靠性。所构建出的设计平台能够提高高参数摩擦副设计的科学性,并可为其他设计平台的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LIBs)由于高能量/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得到了广泛的商业使用。Na和K元素具备与Li相似的化学性质,而且资源丰度较高,成本更低。因此,
多金属氧酸盐的种类繁多、结构多样,同时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因此该类化合物在新能源材料研究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具有经典结构特征的Keggin型杂多钨酸盐及其纳米衍生材料
语法隐喻是由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的功能语法中的重要概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韩礼德认为任何一个有含义的句子的表达方式至少有两种:一致式(congruent)或者常规式;隐喻式
斜拉桥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以合理的可靠性来满足结构功能要求,而可靠性问题贯穿于结构整个服役期,要保证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安全可靠,必须要使结构在服役期内的可靠指
高分子微针可增加药物透皮吸收效率广泛应用在经皮给药。皮肤的屏障作用使高分子微针在经皮给药时的刺透效率显著降低,这就要求微针在应用过程中保证高分子微针足够的强度来刺穿皮肤。微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着使用效率低、微针贴片利用率低等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够使微针进行有效而不受到破坏插入皮肤从而提高微针经皮给药效率的方法。通过建立微针的数学模型,对微针的力学行为进
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是一种新兴的储能器件,在电子产品、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但是限制其应用于实际的关键因素是
重金属虽然是天然存在的元素,但其通过天然和人为活动,直接或通过食物链积累在生物体中。在体内,金属离子可以转化为更有毒的形式,引起人体的各种紊乱和损伤。因此,非常有必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和生长的重要因子,不同植物所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也各不相同。徐州市作为江苏省西北部城市,位于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的缓冲地带。近年来,徐州市不断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完成了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蝶变,这其中园林树木就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徐州城市园林绿化由于受到自然条件、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植物景观,特别是植物的冬季景观比较单调,落叶树木成分较多,
目的肥胖状态下的胰岛素抵抗(IR)与脂肪细胞炎症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和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而大蒜素可以降低血脂,改善II型糖尿病。本研究通过脂多糖(LPS)离体、活体处理和饲喂高
所有研究及勘探的地质体均是空间三维对象,但是在传统地质工作中,所有的研究对象均被简化投影到二维平面进行研究,无法表达地质体的空间属性,且随着更多的信息和手段被应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