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传播学理论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t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竞争的焦点聚集在科学技术成就上,同时也把提高广大公民的科学素养作为兴国之本。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广大科研工作者不断地创新和发明,而且有赖于社会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和支持、运用和传承;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的异化、科技的“双刃剑”效应、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裂,使得公众主体意识觉醒,全面理解科学、参与科学,并愿意或要求与科学家进行平等地对话。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传播(Science Communication)--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主要路径,在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成为培养公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主要实践活动,并孜孜不倦地担当起那个讲科学故事的人,为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创建和谐社会、造福人类做出积极的贡献。   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有三个阶段: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和有反思的科学传播。本文讨论的科学传播就是有反思的科学传播,扬弃了其它两种传播单向教化、灌输等弊端。由于科学已不仅限于自然科学,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等)也不断地多样化,科学传播理念实现了在大科学、高技术时代的不断拓展。全文在梳理科学传播学理论的基础上,简要概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及两者的辩证关系,在科学传播视野中探讨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育功能。从科学传播学的传播特点、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以及传播主体四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传统科学普及到有反思的科学传播的嬗变。结合科学传播的结构要素,力图将科学传播纳入伦理反思和批判的视野,针对性地选择我国科学传播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即从科技伦理责任缺失和意见领袖误引两个层面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控制路径。   本文认为,要揭示科学传播实践的本质,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理论之基和批判工具,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作为指导全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思“现实的人”在科学传播实践中的具体作为,得出“现实的人”自身、“现实的人”与外部世界、“现实的人”价值取向三个方面所要保持的张力,努力实现科学传播真正走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与统一。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讨论伦理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我们应当从事某一行动?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贯穿了整个伦理学研究的历史。自二十世纪“语言学转向”之后,伦理学领域中最值得关注
在当今伦理学界,伯纳德·威廉姆斯被视为道德怀疑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威廉姆斯的道德怀疑论并不同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道德怀疑论,也不同于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怀疑论:威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范畴是什么性质?是主观的,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统一的?人们曾经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主客观统一”的理解,分歧最大的是客观性理解。从“
传统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不仅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仍然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要正确理解传统孝文化,并使其意义与现代价值相融合,必须从儒学的角度对孝道
针对铜冶炼企业制酸系统产出的废酸进行了硫化除砷工艺研究,选择价格低廉、运输安全的铁锍作为硫化除砷剂.对影响除砷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砷浓度、
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进步,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在日益恶化,以致于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
期刊
《全清词.顺康卷》的编撰涉及到众多的遗民词问题。文章围绕遗民词的取舍,谈了《全清词.顺康卷》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取舍标准不明确,词人词作漏辑较多,词人生卒年讹误等,
三、汉砖铭对书法领域的意义古代砖铭不仅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也可以准确判断墓葬年代、确定葬者身份地位、反映时代丧葬制度等,而其在书法领域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加快,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家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和以科技为核心的经济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科技人才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