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灰处治过湿土冻融稳定性研究

来源 :吉林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bigso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石灰掺入过湿土路基后,其干湿材料的相互混合作用、生石灰的水化吸水作用以及与土拌和过程中引起水份蒸发作用降低了土的含水量。但当路基成型后,路基外部环境湿度增长会导致其内部含水量增加,再次经历冻融循环后会对路基产生一定的破坏,改变了土原有的塑性、膨胀性及吸水性,破坏了其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进而降低了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本文针对吉林省地区生石灰处治过湿土路基修筑技术,展开了生石灰处治土的物理、力学及其指标等方面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生石灰处治过湿土的液塑限、比重值随着石灰掺量的增加呈增长趋势,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佳含水量增加,掺灰量为5~8%范围内变化幅度较小,由灰土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物质”所导致。同等条件时,随着焖料时间增长液塑限增长,然前5天变化幅度较小。(2)随着石灰掺量增加,生石灰处治过湿土的抗剪强度明显升高,在掺灰量3~5%范围升高率相对较缓慢,掺灰量超过5%后强度大幅度提升。综合考虑物理力学指标,得出此土样的最佳掺灰量为5%。(3)分析素土和最佳掺灰量时含水量递增的抗剪强度和压实性变化规律,得出无论是素土还是石灰处治土增加4个百分点后试件无法成型。经历冻融循环发现,冻融次数越多,抗剪强度越小;含水率越大,抗冻效果越差。同等条件的冻融稳定次数越少,且土体中含水量距最佳含水率越近,抗剪强度效果越好。(4)对比冻融循环后生石灰处治土养生前后的抗剪强度试验,发现养生后的抗剪强度效果较好,养生后的强度随着冻融次数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然未养生的强度呈先下降,再上升(3~4次达到峰值),最后下降直至稳定状态趋势,说明养生前4天强度上升较快。得出即使工期紧张时,生石灰处治土养生时间也不得少于4天。同时,对其进行冻融循环发现7~9次冻融后抗剪强度趋于稳定。(5)通过“EDTA滴定方法”可知,相同掺灰量时,随着掺灰次数增加,灰土反应均匀性越好。多次掺灰方案试验后选取“二次”掺灰方案为最优。综合分析强度、反应均匀性及经济性得出,石灰处治土最佳含水率增加2%为施工最优上限含水率范围。同时,进行CBR冻融循环试验验证了“二次”掺灰方案的均匀性效果最佳,且9次冻融循环后CBR值趋于稳定状态。
其他文献
回旋管在毫米和亚毫米波段振荡和放大上具有优良性能,这使得它在通信、雷达、高功率微毫米波、电子战、受控热核聚变、新型材料及高能物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开辟了广
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洗礼,在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漫漫长路上欧央行一直没有停止过政策方面的尝试与创新。在这个过程当中维持欧元区物价的稳定,防范一度处于萌芽中的
1,2-二醇因其良好的溶解性、杀菌性和保湿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和医药领域,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近年来,1,2-二醇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对其合成工艺的研究以及优化具有实际意义。首先,利用壳聚糖大分子上的活性氨基与1,3-丙磺酸内酯反应,将磺酸基负载到壳聚糖高分子上,制备了磺化壳聚糖催化剂;其次,采用吡啶/N-甲基咪唑与1,3-丙磺酸内酯反应,合成相应的磺酸内盐,再与等比例的无机酸反应制得
为了支持容量可扩展和高并发I/O等存储需求,集群存储方案被提出并不断被企业采用,现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存储方式。然而,集群存储设计者需要考虑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一方面,
本论文首先利用HisTrap~TM HP亲和层析和HiTrap DEAE FF离子交换层析对E coli BL21(DE3)-lipA/lip B抑菌株所产生的重组伯克霍尔德菌ZYB002脂肪酶LipA进行了纯化;利用比色法
分布式文件系统以其可靠性高、容量大与扩展性强的优势,成为当前海量数据存储的主流选择。在大量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应用场景中,读操作都占有较高的比例。此外,相对于写操作,读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强调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导致了当前社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日益激化,亟待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来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求达到环
正则表达式是一种包含普通字符和通配符的模式串,它具有很灵活的的表达能力,其丰富的语义和强大的表达能力赋予了它对各种特征有效的描述能力,也就是具有这样的能力使得正则
热障涂层(TBCs)应用在火电厂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等设备的高温部件上,起到隔绝热量保护基体的作用。传统热障涂层使用的材料为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锆(YSZ),具有热膨胀系数高、热导率低和价格低廉等优点,但YSZ涂层在1473K(1200℃)以上的环境中会发生相变和烧结加剧,导致涂层破损失效,因此新材料的选择迫在眉睫。以锆酸镧La2Zr2O7为代表的焦绿石结构材料具有高温热稳定性良好、抗烧结、不透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各地医疗机构均希望通过扩大院区、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与优秀的医务人才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首先,面对当下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就医条件,医疗配套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而增加基层医疗机构数量是关键,这就使得大型医疗机构开设下属分支机构的过程中会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其次,现有的大多数医疗机构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老旧过时且需要更新换